"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問題不是為甚麼要持有債券,而是投資組合該配置多少債券」--約翰‧柏格
為何需持有債券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股市或者是個別股票上,其價格可能受到無數因素的影響,但債券市場投資人賺取的報酬,基本上只會受到單一因素影響:利率水準。
固定收益證券基金經理也無從影響利率,他們就算不喜歡市場決定的利率,也不可能改變市場供需關係,只能接受結果。
另外,未雨綢繆或許是持有債券更重要的理由,功能在於降低投資組合的價值波動程度,減緩重大行情跌勢造成的衝擊,且這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可以降低投資人出現適得其反的交易行為(遇到股市暴跌時的恐慌性殺出)。
同時也須注意,證券基金成本會影響債券基金報酬,主動管理債券基金的費用比率平均為0.75%,債券指數型基金的年度成本平均約為0.10%,兩者之間的費用比率差距平均約0.65%,低成本再一次彰顯了指數型基金所佔據的優勢。
債券指數型基金的價值所在,與股票指數型基金價值存在的理由毫無二致,都是為了最廣泛的分散投資,最低廉的成本,以及考量投資人利益為主的長期策略,指數型基金的低成本讓投資人能夠賺取股票與債券市場的合理報酬。
股債配置
首先聽聽班傑明‧葛拉漢在1949年提出的建議:「投資人持有普通股的資金,比例上不應該低於25%,但也不該高於75%,債券資金則是剩餘的部分,介於75%到25%之間,這也意味著兩種主要資產類別的標準分配是兩等分,也就是50/50。」
伯格先生建議:「你的債券部位比重,應該等同你的年齡,其餘的部分則持有股票。」
他建議較年輕者可以採用80股票/20債券的配置,較年長者採用70股票/30債券,剛邁入退休階段的人為60股票/40債券,退休階段較年長者採用50股票/50債券。
投資組合的股債配置,有兩個基本決定因素
1.承擔風險的能力:取決於某些因素組合,例如個人財務的未來負債(購屋費用,子女大學教育費用等等),一般而言,如果這些負債發生在更長久之後的未來,投資人就更有能力承擔風險,如果投資人累積的資產愈多,也就愈有能力承擔風險。
2.承擔風險的意願:這部分純粹是個人特質,就像有人市場跌了10%依然面不改色,有人只要市場有了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因此失眠,這樣可能承擔風險程度就不太行。
綜合以上兩點,構成投資人的風險容忍度。
資產的配置不需要精確,這方面也涉及投資人的判斷力、期望、恐懼、以及風險容忍度就連伯格先生也在書中承認,可供投資人運用的策略,絕對沒有萬無一失的策略,連他自己也會擔心自己投資組合的配置,因為資產配置的挑戰,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
伯格先生用了一封信作總結,以下節錄概要做總結
股票的市場價格有時候會上升到內含價值之上(或者下跌到之下),這種情況下可能代表市場價值高估或低估,不過就長期而言,市場價格永遠會收斂到內含價值,這完全理性。
當然,確實存在許多已知還有未知的顯著風險,我們只能知道這麼多(或這麼少),就如同其他人一樣,我們只能仰賴自己去評估發生的機率與後果。
但如果我們不做投資,結果將甚麼也沒有。
我們都是凡人,生存在無知的迷霧之中,只能仰賴我們的機遇與常識,盡可能建構恰當的資產配置,祝好運。
總結來說,在投資組合之中配置債券是必要的,而債券的部位大小,基本上與年齡及風險容忍度有關,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我覺得只要讓你睡得著覺的配置,就是好配置,因為就算一個配置再好,如果會讓你失眠,讓你想去更動他,就很難持之以恆,等待豐收。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