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總體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總體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izaax2022年初分享會筆記

 本文經 izaax 授權同意發布

1.2022年是從復甦期到成長期的一年,這是一個波動性收斂的週期(波動性不只是市場,也包含經濟數據),過於畏懼下行的風險,會錯失上行帶來的投資機會。

2.南非變種病毒目前觀察到的特性是,傳播力驚人(遠超過去幾波傳播速度),但反應到死亡率上可看的出來比過去幾波變種低(感染人數更多但死亡人數更少)。

3.目前看來歐美的醫療足以應付這波疫情,未來大規模的封城與經濟限制應不會再發生,所以對於總體經濟的衝擊就會小很多。

4.會感覺這次聯準會的緊縮很強是因為對比過去十年,因為上一個十年結束QE後才慢慢升息然後才是縮減資產負債表,但如果回到1990年代去看,1994~1995升了3%(一年12碼),對照當時的標普與那斯達克,升息中段前有回落但不多,升息的後半段指數又繼續攻高。另外是對照2000年代的升息(2004啟動升息,從1%升到5.25%),這段時間美國股市依然慢牛上漲(1年上漲10%),但如果你每次高點都去追,下跌又砍,可能就會白忙一場。

5.金融市場的記憶力不好,很難記得超過十年以上的事情,因為超過十年以上的參與者會開始減少(淘汰性非常大),大家對Fed緊縮的恐慌,往往建立在2010~2019年的經驗。

6.承前兩點,以過去十年的緊縮經驗來當作未來的結果是不合適的,過去的十年的美國經濟增長遠低於1990與2000年代,2000年代的平均經濟增長(實質GDP)在3%左右,1990年代平均增長在4%,升息對市場究竟是否會造成大的影響,總體經濟是一個很重要的脈絡,如果總體經濟很強勁增長,那升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的大。

7.慢牛行情如果你不找回落機會布局,那你要在何時布局呢?

8.這次經濟增長與升息的脈絡會比較像1990與2000的經驗,強勁的美國經濟是大多頭的基石。

9.美國民眾實質可支配所得已超越疫情前水平(且現在已幾乎沒有額外的紓困措施), 代表美國民眾的實質收入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10.美國民間消費數據已回到線性發展軌道以上,且美國的經濟發展以民間消費為主,代表美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會強於過去十年,另外實質服務業消費支出尚未恢復,代表目前商品消費很強,這也是目前供應鏈吃緊的原因。

11.去年12月零售銷售數據為-1.9%,原因是民眾9~11月提前採購,所以12月的零售銷售數據其實並不差。

12.從去年12月美國的餐飲支出增長近40%,代表服務業有大幅的升溫,所以也拉低了零售銷售的數據,所以雖然12月的零售銷售數據表面上看起來略弱,但實際上美國的內需市場仍然是高度成長,預期美國12月的個人消費支出數據會相當不錯。

13.就業市場數據顯示景氣正進入成長期,長期失業數據開始下降,結構性失業改善(非臨時性失業),新開職缺數據在歷史上非常高的水平,失業率降到很低,最新的初領失業救濟金數據也低於疫情前,續請失業金總人數也低於疫情前,美國的就業市場已恢復正常。

14.美國勞動力數據顯示距離完全復甦仍差一些,勞動參與率仍低於疫情前不少,但不能以勞動參與率的數據來斷定就業市場不佳,因為美國的勞動參與率下降是結構性問題,有兩個原因造成年齡(15 到 64 歲)上下兩端參與勞動的人口減少

(1)戰後嬰兒潮人口退休或提早退休。

(2)隨著教育提升,十五到二十幾歲的人口越來越多仍在就學。

15.整體非農就業人口數雖然仍低於疫情前不少,但參照過去數據,衰退期造成的大量非農就業人口減少,往往需要到成長期的中後期才能夠恢復前高,所以其實這次的非農就業人口復甦速度,遠遠高於前兩次的衰退(2000、2008年),i大估計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間,非農就業人口數據可以收復前高。

16.2021/12服務業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仍在高檔,且製造業原物料價格指數已回落到前年(2020)同期,從價格端已出現好轉跡象。

17.非農勞動生產力在第三季下降很多是正常的現象,每一次復甦期的後期都會下降,因為既有勞工的產能已經到極限但需求仍大,於是開始增加聘僱,但產量並沒有同樣級數的上升,生產力數據就會下降,接下來可以預期,美國民間的固定資本支出會很火熱,這會是下半年經濟增長的基石。

18.美國房地產目前是健康成長,沒有泡沫,雖說目前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數據又開始接近前高,但人口又較過去增加8000萬人(對照2000年),成屋庫存月數也仍在歷史低點(與08年相差甚遠),代表是有實際的需求。

19.汽車銷售數據這段時間以來的回落,並非是賣不出去,而是沒車可賣,這部分也造成去年GDP少了不少,但目前來看供應不足的問題已落底,當供應鏈開始正常化後,會是GDP往上推的助力。

20.消費者通常會高估通膨,另外是觀察CPI的細項,有許多項目其實是前年基期很低(例如石油、能源、機票等等),實際上並沒有爆漲。

21. 通膨的轉折點已非常迫近,今年年初就是通膨高點。

CPI月增率減去PPI月增率,差額往下代表原物料往上,通膨漸升

CPI月增率減去PPI月增率,差額往上代表終端物價在反應,而原物料價格已在下降,通膨減緩

22.如果通膨沒有繼續上升,那就要思考FED是否還會如年初的如此鷹派呢?

23.原物料去年基期非常高,今年不易複製去年漲幅。

24.目前企業存貨銷售比雖然仍低,但已沒有繼續惡化。

25.美國家庭資產規模增加,家庭財富擴張會拉升個人消費支出

26.izaax GDP投資指標:(名目GDP-實質GDP)得出長期差值的平均,然後再用此值減去每年的差值,代表市場資金的使用效率,此數據往上走代表有利資本市場。

27.拜登新政,長期並不會造成美國財政赤字惡化,且基建法案的支出比當初羅斯福新政更高,對整個美國經濟的正向幫助更大,美國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會有一個顯著的拉升。

28.BBB法案可能觸礁,如果這個法案沒過,也代表加稅的相關法案不會過,加上民主黨期中選舉可能不妙,如果民主黨無法取得議院多數,那幾乎可以確定未來幾年不會有加稅法案通過。

29.強經濟+通膨緩解+擴大基建+不加稅=企業盈利亮麗,今年與明年美國企業營利增漲可能在10%,就算因為FED緊縮造成企業本益比估值下修,長線來看紮實的企業盈利提升依然能夠推升股價,支持美股慢牛續行。

30.價值股與成長股都可以買,成長股仍然有向上的機會,價值股也在估值相對低的點,但要注意在貨幣緊縮的環境,成長股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例如不賺錢的成長股在FED收資金的環境會很慘,被套要到榮景期才有機會回魂。

31. 要挑價值股的話要看兩點

(1)是否能夠轉嫁成本

(2)是否能夠成長

32. 要挑成長股的話要看三點

(1) 高營收的增長

(2) 必須是高毛利

(3) 本業要能夠轉虧為盈

33.油價大幅下跌的機率降低,供需維持相對平衡的情況,未來兩年因為供應端結構性的變化,所以會維持在一個相對高的位置(可能80~100之間)。

34.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出現好徵兆,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新訂單數據已經回到榮枯值以上,中國最差的情況已過去。

35.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出廠價格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可見通膨問題會開始緩解。

36.中國貨幣政策確立寬鬆路徑,中國現在緩步的在擴表,同時也降準,寬鬆的貨幣會對房地產產生影響(止穩或小幅回升),房地產的上漲同時也會傳遞到股市。

37.台灣經濟和資本市場不用擔心疫情,強大的出口與資本支出,讓疫情可能造成的民間消費下滑對總體經濟影響微乎其微。

38.台灣的外銷訂單持續創高,外銷訂單年增率的下滑會領先股票落底。

39.美國耐久財訂單,電腦與電子產品訂單and電子零組件訂單尚在上升,台股行情尚未結束。

40.今年仍看好的板塊;科技、生技醫療

公共事業、必需品(原物料漲不動,終端價格開始調漲,毛利改善)

原物料、金融板塊也有一些機會

但布局方式不是什麼板塊漲追甚麼,而是甚麼板塊回落修正的時候才去布局,比如現在公共事業與必需品都漲就不適合追。

41.美元趨勢:今年上半年短多後將進入中期整理區間(盤整到明年)。

42.忘掉黃金,遠離債券。

43.美股兩套劇本

短:3個月內、中:3~6個月、長:6個月以上

Omicron無造成威脅

短多:疫情無影響搭配財報利多->

中多:疫情緩解經濟數據優,市場全面樂觀正面解讀緊縮政策->

中期修正:QE退場+升息+縮表->

長多:景氣循環進入成長期

Omicron造成威脅

短空:疫情風險造成市場修正(標普:10~15%,那斯達克可能會更深)->

中多:優異財報+貨幣政策緩解->

長多:疫情再度好轉市場樂觀->

延後修正:QE退場+升息->

長多:景氣循環進入成長期(明年)

44.美國基建案+不加稅:有助支撐經濟維持3.5~4%高速增漲

美股正處於牛市循環,拉回仍要做多

歐日股趨勢與美股相仿

陸股中長線買點浮現

新興市場不一定能夠順利補漲,需留意美元走強帶來壓力

台股:短期盤整結束後將再攻高

感謝 愛大的分享

也祝各位朋友 2022繼續探吉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淺談投資系列--2020年12月的非農數據解讀

這篇文章的生成要感謝izaax愛大

起源是有觀察到

美國12月的非農數據變差,但是美國的失業率卻下降,後來就去向愛大請益,愛大有與我分享了這個網址。

可以看到非農的各個行業細項
網址連結在此(美國勞工統計局):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empsit.t17.htm

衰退主要集中在

Education 教育

Leisure and hospitality觀光休閒

Government政府部門



其他分項表現還是不錯

然後愛大財訊新出的文章也有說明

愛榭克:別慌!投資人勇敢抱牢股,多頭列車還未到站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9645

教育、觀光休閒是因為嚴格的防疫措施所致,例如健身房被關閉,餐廳被限制不能內用之類的,政府部分則是人口普查結束所致(一次性因素),文中也有提到關於代表就業品質的廣義失業率有下降,總結來說12月非農在「質」方面有顯著提升。

這次的疲弱只是短期現象

感恩在這個時代有愛大的文章可以看orz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12月第3週總經數據觀察彙整

 1.AAII指數,看多減看空目前是17.1,上週是21.2

https://www.aaii.com/sentimentsurvey



2.關於疫情


以下疫情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2340/covid19/18842/eu-covid-cases

歐洲部份確診人數增幅又開始上升



死亡率沒有顯著提升



另外我想提一下瑞典

這原本搞群體免疫被罵

後來大家發現瑞典模式好像有效

結果現在又不太妙了


看來群體免疫的效果可能不像大家之前想的那樣好

疫情的解法只剩疫苗

美國疫情方面

第三波爆發還在燒


死亡人數持續上升






RT值數據來看,許多州降至1以下

代表疫情傳播的速度有在減緩






Rt值是指1個人可以傳染給幾個人

Rt資料來源:https://rt.live/


3.總經數據方面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上升到885K,前次為862K

11月零售銷售月率為-1.1%,為4月以來首次錄得負值

12月1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為-313.5萬桶

12月製造業PMI初值為56.5,預期為55.7,前值為56.7

由上述數據可發現,目前美國經濟復甦步調開始放慢,這也是下一點FED公開聲明持續表示需要財政刺激的原因。

4.12/16聯準會公開聲明與實施說明重點整理

(1)經濟活動和就業繼續恢復,但仍遠低於年初的水平,疫情將在短期內繼續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貨膨脹,並在中期對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2)Fed會努力讓通貨膨脹率適度高於2%,以讓長期平均通膨達到2%,目前仍決定將基準利率訂在0%~0.25%

(3)每月持續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證券和至少每月400億美元的機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4)如果經濟復甦放緩,聯準會將持續擴表,以及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5)呼籲現在仍然需要採取財政政策(紓困),家庭和企業非常需要。

(6)上調2020~2022年的GDP預期,上調未來兩年的PCE通脹預期,下調失業率

(7)現在股市的本益比或許看起來很高,但是不代表股市現在是高估的,目前10年債的殖利率仍然非常低,股票的溢價是承擔風險的回報(言下之意是現在股價仍算合理?)。

5.恐慌貪婪指數為63,上週為76

https://money.cnn.com/data/fear-and-greed/



6.本週相關新聞

(1)特斯拉進入標普500

(2)台灣被美國列入外匯操縱觀察名單

央行總裁有舉川普的選舉口號「美國優先」來說明,他會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

(3)美近兆美元紓困案有譜!兩黨排除障礙 可望獲國會通過




本週訂閱專屬文連結

https://www.pressplay.cc/link/68F654CA55?oid=69C6EB15C8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12/16聯準會公開聲明與實施說明重點整理

也整理了鮑威爾在新聞發發表會上的說明公開聲明


原文連結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01216a.htm


實施說明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01216a1.htm



1.經濟活動和就業繼續恢復,但仍遠低於年初的水平,疫情將在短期內繼續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貨膨脹,並在中期對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2.Fed會努力讓通貨膨脹率適度高於2%,以讓長期平均通膨達到2%,目前仍決定將基準利率訂在0%~0.25%


3.每月持續購買至少80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證券和至少每月400億美元的機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4.如果經濟復甦放緩,聯準會將持續擴表,以及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5.呼籲現在仍然需要採取財政政策(紓困),家庭和企業非常需要。6.上調2020~2022年的GDP預期,上調未來兩年的PCE通脹預期,下調失業率


7.這點我覺得滿有趣的,對於股市評價的看法,現在股市的本益比或許看起來很高,但是不代表股市現在是高估的,目前10年債的殖利率仍然非常低,股票的溢價是承擔風險的回報(言下之意是現在股價仍算合理?)。


讓我想到i大之前說過的,風險資產,看似昂貴,其實不貴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12月第2週總經數據彙整

 1.AAII指數,看多減看空目前是21.2,上週是26.4

https://www.aaii.com/sentimentsurvey



2.關於疫情


以下疫情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2340/covid19/18842/eu-covid-cases

歐洲部分死亡率與確診狀況與上週差不多




美國疫情方面,確診人數還在持續飆升中



也有相關的新聞可以參閱

感恩節後更失控!短短五天 全美染疫人數激增100萬人

南加州、舊金山灣區也重啟居家避疫措施


死亡人數也是持續上升


RT值數據來看,有些州又上升到1以上,不少州也持續上升中

代表疫情傳播的狀況也在惡化




Rt值是指1個人可以傳染給幾個人

Rt資料來源:https://rt.live/


3.總經數據方面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上升到853K,前幾次都維持在七十幾萬

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為81.4,高於預期且創3月以來新高

美國11月PPI月率為0.1%

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率即生產者物價指數月率,主要用於衡量美國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況


4.恐慌貪婪指數為76,上週為89

https://money.cnn.com/data/fear-and-greed/


5.本週相關新聞

1.12/11新台幣美金匯率收盤突破28.5

2.12/11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兩黨討論紓困法案取得重大進展

3.FDA批准了輝瑞的疫苗緊急使用

https://www.cnbc.com/2020/12/11/pfizer-covid-vaccine-approved-fda-emergency-use.html

4.歐洲央行加碼購債後 歐盟復甦基金過關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50961

歐盟 27 國周四 (10 日) 就迫切需要的振興計畫達成共識,包括 7500 億歐元的歐盟復甦基金,以及約 1.1 兆歐元的 2021-2027 年度預算在內,將釋出 1.8 兆歐元刺激,為受疫情打擊的歐洲提供貨幣寬鬆之外的支撐力量。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12月第1週總經數據彙整

 1.AAII指數,看多減看空目前是26.4,看空的人減少不少,上週是19.8

https://www.aaii.com/sentimentsurvey



2.關於疫情

在歐洲開始有一些管制措施後

新增確診數有往下降,累計確診人數的曲線上升看得出趨緩

以下疫情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https://www.macromicro.me/collections/2340/covid19/18842/eu-covid-cases


歐洲的死亡率維持在二點多左右



美國疫情方面,確診人數又繼續往上飆了



美國的死亡率維持在接近2



另外要注意,有些州已經出現醫院爆滿的狀況(德州與加州),可以參閱下方這條新聞

Surging Virus Exposes California’s Weak Spot: A Lack of Hospital Beds and Staff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01/us/california-hospital-bed-shortage.html

床位短缺,防護裝備短缺,測試用品的短缺,醫療人員短缺

在進入冬天之後這些考驗更加嚴峻


RT值數據來看,有些州在緩緩上升

Rt值是指1個人可以傳染給幾個人

Rt資料來源:https://rt.live/

3.總經數據方面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71.2萬

美國非農數據,預測469K,實際245K,遠差於預期

失業率降低到6.7%,低於預期的6.8%,算是疫情風暴以來的新低


4.恐慌貪婪指數為89,上週為92



5.本週相關新聞

1.新台幣盤中升至28.25元、收盤收28.521元 創逾23年新高  

2.美聯儲的新聞稿,有幫大家整理重點

https://www.pressplay.cc/link/252E068954?oid=69C6EB15C8


將探吉帶去日本系列-1(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ni)

 因為接下來要去日本唸書 所以也要把探吉帶去日本 赫曼陸龜(學名:Testudo hermanni) 目前把北部能查的到的代辦寵物移民的問了一圈 得到的回覆是都沒有代辦陸龜 所以得開始研究自己辦理了 (或者有大大知道台灣誰有代辦陸龜出國的可以私訊我,感恩) 孟恭帶邱口去歐洲那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