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大學新鮮人的理財之路1(致即將大學畢業的老弟)
第二篇提到關於理財的基礎
"投資理財"--大學新鮮人的理財之路2(致即將大學畢業的老弟)
to 親愛的老弟
前面兩篇之後相信你已經對於如何累積資產,以及建立屬於自己的護城河有基本的認識,接下來要談談投資這塊,如同前面所述,華人的教育常常避談錢,只要我們找一個好的工作,穩穩當當領薪水過日子,買車買房即可,在過去的數十年來,這樣的生活模式或許可行,但在我們的未來,這是把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隨著我們國民餘命的延長,各式年金為了避免破產改變給付模式,我們正迎來過去數十年皆未有的大變革,要知道過去的模式並不適用於未來,政府的各項年金措施,只是提供一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隨著通膨,未來能夠維持怎麼樣的生活保障未可知,唯有自己準備好自己的護城河,方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接下來我們談談投資之始,規劃人生藍圖,投資配置
投資之始
我個人認為,一切的投資,皆應該從累積本金開始,而要能夠快速地累積本金,則從提升收入開始,而要提升收入,則從提升自我開始。
在你還沒有甚麼本金的時候,投資自己是最棒的投資,如果你靠著證照或者專長讓自己每個月加薪兩千,一年就有兩萬四,但如果是靠投資,以一開始剛存到10萬的小資族來說,要有24%的績效財能夠多賺到這個數目,相較之下投資自己容易多了,但為甚麼大家許多人反而寧願去投資炒股而非投資自己呢?因為投資股票比投資自己去上課念書考試有趣且容易多了。
我很喜歡"鋼之煉金術師"中的一段話,關於等價交換
是的,你想獲得什麼,也得付出同樣的東西,過去的學生生活,我們想獲得高分,就是付出時間去努力學習,現在也是一樣,你想去學英文,那你可能會減少放假的休閒時光,你可能想要成家有小孩,那有小孩之後,你可能就沒有那麼多自己的時間,而且還會增加你的支出,這些都是畢業之後做出決定所需要考量的,記住,你要得到什麼,也必須付出同等代價的東西,套句公民課的名詞,就是機會成本。
接下來談談關於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
人生藍圖
在充實自己的過程之中,你可以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沒有準備永遠在打遭遇戰的話,那機會來了往往也是看著機會離去,成功需要努力加上運氣是事實,但運氣部份我們無法掌握,唯有努力及做好規劃才是正途,好好的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再去思考該如達成,同時用紙筆把步驟記錄下來。
我個人的建議,是先設立好目標,然後把自己現在的狀況到達到目標之間的距離畫出來,接著把距離上所需學習或完成的事物切成數個階段,並給每個階段設定一個時間,然後督促自己按時間完成每個階段的進度。
以存50萬來舉例,如果只是單純訂一個存五十萬的目標,你可能會努力了一兩個月後發現感覺沒有在前進,但如果你是把50萬訂為兩年,那一個月約存兩萬左右,那每個月都檢視自己有沒有達成存兩萬的進度,漸漸地你就會感覺到離50萬越來越近,而且很有成就感,記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再談談累積能力,建議你也不要先管別人的期待,問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可能是調酒,可能是學一項樂器,現在有youtube非常方便,可以快速地了解入門的資訊與方法,簡單瀏覽並且記錄之後,可以去買一些這個領域的書來研究,我很幸運的從小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看書可以用少少的錢(甚至去圖書館就不用花錢了),來獲得一個人知識的結晶,而在你每天累積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之中,你可能就培養了第二或第三專長,不用急著想要找其他賺錢的方式,當你在某個領域累積深厚的實力或技術之後,錢自然會來找你。
投資配置
買房部分,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建議你可以先多看看,不用急著買,一來你還在累積頭期款,二來工作可能還不穩定:要是突然離職或者被裁員房子可能就得面臨法拍了。
開始投資之前,先確定自己的緊急備用金與備用金都準備好了,千萬不要一點備用金都沒有就全部投入投資,如果突然遭遇變故,你可能得把尚未獲利或者是虧損的資產賣出來換取金錢花用,這樣是個雙輸的狀況。
接下來先講投資前要先記得的三件事
1.不懂的東西不要碰:現在詐騙實在太多,只要記得不懂的東西不要碰,你就可以避開大部分的詐騙。
2.不要借錢投資:在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最忌諱借錢投資,往往沒賺錢還連借的都賠光了。
3.不要盲從投資:不要上了什麼老師的課程,或買了甚麼書,或聽了明牌就直接照著操作。
以新手來說,建議你可以先看看指數型的ETF,台灣有些券商都有提供小資族定期定額專案,讓你可以用低手續費的方式買進指數型ETF。
為什麼會推薦先單純買進指數型ETF呢?從踏入投資這個領域,一開始我也像一般的散戶一樣,總是希望可以找到會上漲的股票,還記得開始投入沒多久,就遇到了824股災,最初的第一年,我進出頻繁,總是有一點獲利就出場,然後可能帳面上有虧損,就急著想要停損,不過很幸運的,總體來說報酬還是正的,不過有了幾次虧損的經驗後,讓我重新檢視,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在第二年,我開始逐步調整策略,砍掉一些純粹是在“賭”上漲的股票,買進一些所謂的“定存股”(不過我很不喜歡定存股這個詞,因為這會給人家一種誤解,就是這股票跟定存一樣是不會虧損的),也漸漸地看了巴菲特致股東信之類的價值型投資,最後也開始轉入指數投資。
想想看,主動投資人可能是在下班後,每天研究三個小時的股票,然後去市場跟所有人競爭,你覺得這支股票即將大漲買進,但是有沒有想過另外一端把股票出脫的,可能是大型投行的經理人,或者是國家級基金的操盤手,這些人每天可能有十幾個小時都在研究這些資訊,並且比你更快的取得最新訊息,你有可能在每天下班後研究三個小時,就贏過這些武林高手嗎?而且在你還年輕的時候,其實你該做的是用每天下班後的三個小時去累積自己的能力,每個月如果你能夠持續這樣鑽研某一樣技能,一兩年後這項技能一定會有一定的水準,可能會變成你加薪的條件,也有可能變成你開啟第二收入的鑰匙。
領航投資創辦人,約翰‧伯格說過:「指數化投資有其道理的,因為指數化投資是行得通的投資法,他是唯一有效的投資戰略,能保證投資人從股票與債券市場所提供的報酬當中,獲得公平的份額。」
股神巴菲特也曾經說過:「大多數機構投資人與散戶會發現,持有股票的最佳途徑是投資收取最低費用的指數型基金。選擇這條路的人,結果肯定會勝過絕大多數專業投資人士提供的淨結果(扣除費用與成本後)。」
所以親愛的老弟,在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建議你就放心地指數投資吧!時間該花費在提升你工作上的專業,與培養第二技能或興趣上。
慢慢的你會體悟到,良好的投資績效,不一定要仰賴令人絞盡腦汁的複雜計畫,簡單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易於執行,並且腳踏實地的持之以恆,多數的案例證明,越頻繁的調整投資組合,績效反而會低於平均值。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投資組合,只有事後才知道的一個投資組合是否完美,資產配置亦同,所以我們不是要找出完美的資產配置,而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這樣的方法可以避免你去投資自己不了解的產品或市場,以及去追逐自己不了解的熱門(但不一定會賺錢)基金股票。納入每一項資產類別與投資標的,都必須提出具體理由,並且固定檢視及落實。
累積了一兩年後,你可以開始放眼於國外,開始選擇區域型的ETF,或者全球型的ETF,還有債券型的ETF,多方了解之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計劃,並且確實執行計畫做配置,建議你可以把這個過程的想法跟執行結果記錄下來,定期去檢視,其實投資是跟自己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之中你會逐漸了解自己。
打到這裡發現有點多,下一篇來細講關於指數化投資,及存股的一些概念好了。
「當你領悟到長期報酬率才是唯一重要的事,你就開始擁有投資智慧」--威廉‧伯恩斯坦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很棒的觀念分享
回覆刪除謝謝鼓勵與支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