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讀後感--閱讀不只是吸收,更是一趟豐富的旅程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的作者是齋藤孝,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業領域為教育學、身體論、溝通論。

先說結論吧,這本書我覺得非常棒,本書告訴大家,為何在這個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仍然需要閱讀,並且運用閱讀的技巧,加深自己的思考力,抵達別人無法抵達的深度,使人生更深刻,並且從閱讀之中,培養健全的人格。

從小到大,有幸在閱讀這件事上從來沒有匱乏過,小時家裡環境就算不充裕,父母仍會帶我們去圖書館看書借書,現在回頭來看,得感謝父母與當時的自己,願意在閱讀上花費如此多的心力,讀書可以獲取許多知識,藉由閱讀來豐富我們的人生,但閱讀並不只是單純把書看過而已,更重要的是沈浸入書中,體驗作者的思路,用各式的思考角度去閱讀書,這樣便可體驗到許多沒有經歷過的體驗,讓您的人生更有深度。

作者首先提到現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我們會接觸到非常多的資訊,但事實上,有用的資訊反而很少,你一天可能看過了很多新聞,閱讀了非常多網路上的文章,但是隔天回想起來,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學習到,這就是看了一堆網路上的資訊,與真的去閱讀書的差別,讀書是一種沈浸式的體驗,排除掉許多干擾進入到書中的世界,遨遊於知識之海中。

關於閱讀加深思考力,作者提到,在深化思考之際,最重要的是將文本拉近自己去思索,要把自己放進去思考,例如說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主角,去問:「如果是自己,那我會怎麼做。」,把書與自己的經驗連結,把作品拉近自己去思索,而不只是讀過去而已。另外如果把書當作資訊來讀,很難深化思考,要投入情感閱讀,思考才容易加深,用心貼近作者的情感,體驗作者書中的感受,思考也會漸漸地深化。

另外是看書要做筆記,在做筆記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再思考的過程,並不是單純把文字抄寫下來,而是用自己的感受與思想,去寫下讀後感,這個過程之中,可能會針對書中的一些理論或過程進行更深度的挖掘,並且在思考的過程中與自己對話,甚至是對作者的看法提出反駁,這樣一定可激發更深度的思考,也更能夠將書中的理論或知識學習下來。

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也會有人問到,如果是艱澀的書該如何閱讀呢?作者建議從大膽選擇經典閱讀開始,各領域都會有各自被稱為名著的作品,一流的作品會有非凡的力量,一旦開始閱讀,並且養成讀書的習慣,讀起書來就會越來越輕鬆,漸漸的可以深化思考,有不懂的地方也沒關係,也許在閱讀多了之後,一段時間之後再去重讀,就可以理解過去參不透的部分,甚至是有一天就會忽然領悟:「原來是這樣的意思」。


祝福每個人都能學會閱讀,享受閱讀

本書購買連結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1 則留言: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懶人包

  去年寫過一篇介紹文,經濟日報推出了數位訂閱產品,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或是對產業研究及經濟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包含深耕國內外財經深度內容、圖像式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聽新聞等等。   目前有「彭博新聞獨家聯名、七大外媒授權合作、專家解析深度專欄」三大內容,豐富你的關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