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模式的作者是Dave H. Hoover與Adewale Oshiney
Dave H. Hoover,Obtiva公司首席工匠,享受在開發軟體的過程中,同時也幫助其他開發人員有所成長,他專長於企業專案。
Adewale Oshiney,任職於Google公司的工程師,曾經與許多不同專案,包含電子零倍商的零售系統以及投資銀行內部的交易系統。
先說結論吧,我覺得這本書超讚,不論你是想走軟體開發這條路,或者是正在這條路上,這本書都值得一讀,雖然這本書主要的目標讀者是剛起步的軟體開發人員,但對已經有工作經驗的開發人員來說,也是一本不錯職涯規劃書,美中不足的事,這本書在審校方面有一點小瑕疵,某幾個章節中有錯字與漏字,所以在閱讀的時候覺得有點奇怪,但主要內容是沒問題的,我真希望我在自學程式起步之時,就能先看過這本書。
這本書像個時光機,帶我回到初踏入程式領域的時候,像是有個老師,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了解哪些學習過程是需要注意的,並且學習到,不只是程式技術的精通,更重要的是有效學習的能力,這非常重要,軟體科技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要如能持續有效的學習,並且完善各個基本面向的專業,這本書可說是非常完整,相信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讓生活與職涯都獲得不錯的結果。
另外我覺得不僅侷限於軟體或程式,書中的學習技巧我覺得可以應用在許多學習各式技藝的地方,更大方向來說,我覺得這本書也可算是一本學習如何學習的好書。
以下簡單節錄分享一些書中我覺得一生受用的知識
學徒、工匠、大師
學徒期能夠創造差異,他能灌輸你掌握一項技術所需終身的熱情、灌輸你持續學習的熱情,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學徒成長為偉大的開發人員。-Pete McBreen<軟體工藝>
作者把學習的階段分為三個,學徒、工匠、大師。
學徒期是作為軟體工匠的起點,要集中注意力於個人內在,熱衷於讓自身的技藝成長,學會如何學習,自我成長是作為學徒的一個重要基礎。
工匠期會持續注重個人內在,持續學習改善個人技藝,但增加了另一個重點,擔任團隊內外的溝通管道,以及團隊內部的聯繫,重點將會延伸成為帶領身邊其他人的責任,與其他產業溝通的責任。工匠著重於建立愈來愈大的應用,在不同專案與大師間轉移,尋求個人經歷的多樣性與深度,在各式社群中提升自身的狀態,並朝向成為大師努力。
大師期,除了扮演學徒與工匠的角色外,還需要著重在促進產業前進,除了掌握技巧,還必須用這些技巧將其他人的能力放大,創造出能對軟體開發造成根本改變的新工具,或者是訓練出更優秀的工匠,甚至提出過去未曾想像的新概念。
繫上白帶
通常每個步驟都該有進入的感覺,這是初學者的心態--一種「成為的狀態」。----鈴木俊隆<禪者初心>
先找一個可以解決你需求的語言,並且開始精通他,如果你被要求以特定語言解決問題,就讓解決問題的思想指引你學習,如果想要應徵一個需要特定語言的工作,就用該語言建造一個應用系統,最好是開放原始碼,這樣你可能的雇主才能夠看到你的成果。
改善學習第一個語言的經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解決一個真實褪咦,這能夠讓你在現實中學習,僅透過書中小型、人為的範例,並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學習經驗,增加經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尋找機會建立回饋迴路。
持續閱讀
如果你每兩個月讀完一本程式設計相關的好書,大約是一天讀35頁,你很快就能對整個產業有清楚的理解,並且能機娘和身邊其他人清楚的區分出來。---Steve McConnel<軟體建構之道>
在建立閱讀清單時,著重在書籍遠勝於部落格,閱讀書籍時,秘訣在於讀完書後要維持動力,在閱讀快結束時就決定好下一本要讀的書,買或去借,這樣在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就能馬上開始你的下一本書。
並且隨身帶本較薄的書,這能讓你利用零散瑣碎的時間學習。
漫漫長路
「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夠精通合氣道?」學生問到?
「一輩子」大師回答--George Leonard<Mastery>
你應該準備好將要面對一段漫長的旅程,必須做好長期的規劃,這個漫長的旅程會帶給你豐富的能力,會在學習、解決問題與客戶溝通上習得許多能力,但這一切需要時間,軟體開發人員何其幸運,面對的是複雜且深遠的道路,這道路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改變,摩爾定律毫不停止的前進,不斷提供工匠們探索新平台的機會,新技術取代了舊技術,但解決的問題依然相同,總是會有新的軟體要學習,會有新的硬體發表,在漫漫長路上,工匠們會學習到工藝深刻的本質。
閉上眼睛,想像十年後你所可能扮演的角色,想像自己最期的的未來十分有趣,然後想想二十、三十、四十年後,你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經歷?想像一下四十年後如果要為你的生涯寫段簡介,會寫什麼?這個思考的過程能夠幫助你計劃未來的職涯。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不斷學習,成為自己專業領域的大師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