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讀後感1--培養好習慣,造就不凡人生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的作者是Charlws Duhigg

一早醒來,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甚麼?刷牙洗臉、隨便弄個早餐,或者路上買個早餐,然後衝進辦公室。那你記得今天穿鞋子你是先穿左腳還是右腳,到了辦公室你是先閒聊,還是直接開始處理正事。

「我們這輩子所做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的總和。」,我們每天做的決定看似深思熟慮,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習慣。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習慣從何而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因為我大學是心理系,讀到這邊特別有感,跟認知心理學講到神經的部分有相當大的重疊部分,將在接下來做比較詳細的心得分享。



第二個部分深入探討成功企業,第三部分檢視社會的習慣,這部分之後的文章會再做比較詳細的心得。



習慣如何運作

作者提到一個腦部受損的個案尤金,他生了一場大病,病毒侵入腦部之後,又奇蹟的康復,神經部分奇蹟似的沒有受損,但是腦部部分留下了陰影,也就是受損,醫生發現,尤金對於生病之前的記憶可以正常提取,但新的記憶卻無法儲存,也就是說,每天對尤金來說都是新的一天。

之後尤金搬到了新家,但因為他沒有辦法產生新的記憶,所以他老婆每天都要盯著尤金,以免他不小心跑出門迷路,結果有一天尤金就跑出門了,但出乎意料之外的,尤金竟然平安回到家了,這讓研究人員與醫師都很困惑,究竟為甚麼他沒有辦法凝結新的記憶,無法指出住家的位置,卻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這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經過研究後才發現,尤金病後仍然能夠持續學習新的行為,他的基底核並未被病毒性腦炎所傷,所以他可以繼續活用習慣的迴路,他的記憶或許只有幾秒鐘,但是這幾秒鐘的行為卻能夠養成新的習慣。



習慣的重要性不輸記憶與理智,是所有行為的根本,我們也許不知道自己習慣形成的前因後果,但是這些習慣卻會影響我們所有的決策,甚至是在我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




另外這段關於麥當勞的敘述,我覺得也值得深思,用恆常不變的提示訊號,來刺激或誘發顧客的飲食習慣,讓我們不知不覺地無法抗拒,這也告訴了我們,我們遠比想像中的容易被影響。


那我們要如何改變習慣?

依據書中的習慣迴圈:提示>慣性行為>獎勵

習慣看起來強而有力,但同時也脆弱不堪,只要我們去注意什麼「提示」,觸發什麼「行為」,這個行為帶來什麼「獎勵」?


我們透過自我實驗,平時記錄自己感覺到「提示」的瞬間,找出是什麼觸發點,以及記錄做了什麼行為,比如說我有時候在家無聊就會去開冰箱,開了冰箱之後看到餅乾就會吃。這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因為會變胖,那我可能之後無聊的時候就開個手遊打個一場遊戲,聲光刺激可能會讓人開心,就改掉了開冰箱找東西吃的習慣了,當然可以不用打遊戲,可以試試打個電話跟別人聊天或者去跑個步之類更健康的活動。

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建立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說晨跑或者是閱讀,不是嚴格限定開始每天要慢跑一小時,不是嚴格規定的每天要看半小時的書,比如說閱讀,可以先從每週寫篇小文章,或者臉書發個動態,紀錄自己讀了什麼書,或者是看到了甚麼有趣的章節,先從每週一次開始,要知道越容易完成的目標,也越容易持之以恆的執行。

總結來說,這是非常易讀的一本書,每個例子都穿插一則有趣的故事來說明,還探討習慣在什麼時候最脆弱、失憶的人說不出地址為什麼還是可以走回家、透過習慣改變消費者行為等方式,讓我們更容易找出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習慣,邁向成功的人生。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懶人包

  去年寫過一篇介紹文,經濟日報推出了數位訂閱產品,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或是對產業研究及經濟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包含深耕國內外財經深度內容、圖像式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聽新聞等等。   目前有「彭博新聞獨家聯名、七大外媒授權合作、專家解析深度專欄」三大內容,豐富你的關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