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

"堅持不懈(stay the course)"讀後感1--績效起起伏伏,成本一直都在


堅持不懈(stay the course)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感謝柏格先生為天下眾多的投資人帶來更好的報酬


股神巴菲特:「約翰‧柏格是所有投資人和我心中的英雄!」



這本書的書名,"堅持不懈"闡述了伯格先生一生的投資理念,找到屬於你的正確方向,並且持之以恆。


績效起起伏伏,成本一直都在

伯格推廣投資指數,並且運用低成本的投資工具,來讓投資人可以獲得最好的報酬,這也是創立先鋒基金並堅持到現在的理念。

要讓基金業者願意放棄這些肥油有多麼不容易,來看看下方這些表,可以看見先鋒公司降低了多少的費用。








可以看見先鋒公司不斷地降低他們基金的內扣費用,伯格先生提到:「績效起起伏伏,成本一直都在」

沒錯,當基金的內扣費用越多,代表的就是投資人的收益越差

省下的成本就是投資人多出的獲利。換句話說,先鋒公司也放棄了同樣數字的獲利,想想要把狗嘴裡的肉拿出來有多麼不容易,就可以了解伯格先生是多麼的勇敢與堅持。

另外因為指數代表的是參與這個市場的所有投資人取得的加權平均報酬。而獲利需要繳稅,投資的基金也需要付給經理人費用,所以投資人會拿到落後市場指數的報酬。所以只要投資的成本越低,你就可以取得越接近指數的報酬,最後你就可以勝過一半以上的投資人。




另外,伯格先生也提到,他一開始是反對ETF這種設計的

因為他認為,指數型基金是為了長期投資人設計,擔心增添了這些流動性之後,會吸引短期投資客進行頻繁的操作,反而損及了長期投資人的利益

他討厭ETF的方便交易,但支持長期持有低成本的市場指數ETF


在書中他也提到:「長期投資是贏家的遊戲,短期交易(投機)是輸家的遊戲」,「ETF很好,前提是你不要拿來(頻繁)交易




保持航向,堅持不懈

伯格對於ETF的建議有3
1.強烈支持普遍多元化的指數化ETF
2.伯格不喜歡焦點狹隘和投機性的ETF
3.股票交易最後都是投資人的敵人


投資人應該只選擇適當的ETF,然後長期緊抱


柏格先生,指數投資之父,在這本書中闡述了自己超過了半個世紀的經驗,以及指數化投資的想法,書中也提到許多面對逆境的心路歷程,讀完這本書不只看到正確的投資方向,也同時更增強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柏格先生並非沒有犯過錯誤,他自己也承認,他在漫長事業生涯所犯的錯誤,大都出現在放棄主打投資主題,改為主打行銷時出現。

這也提醒了我們,當我們原本規劃是長期投資指數,卻在漲跌時改為價差操作時,就是邁向錯誤的開始,莫忘初衷,方得始終。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6)--開始吧!財務自由的退休之路!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前五篇文章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2)--鑑往知來,投資的歷史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3)--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投資的心理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4)--投資產業與投資人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5)--整合思考,邁向財務自由

提到了關於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產業與正確的道路,接下來要談談如何開始踏出第一步。

既然開始,就要無怨無悔!

整體而言,目前身邊的人不外乎這兩種
1.完全新手,沒有市場經驗,可能只有部分資產在股市,而且沒什麼獲利或者正在虧損

2.已經習慣於市場的起落,而且熟悉市場與自己風險承擔的能力


作者建議如果是第二種,那處理狀況變得相對簡單,就是開始把資產轉向指數基金與債券基金,而且要找內扣費用最低的。

如果是第一種的菜鳥呢?作者提到如果你不習慣擁有具備風險性的資產,那在這一開始的時候會像事在跑馬拉松,在訓練的第一天,最好別想馬上就能跑完全程,同樣的,你必須花上一些時間才能習慣市場的起起落落,照著前面的方法,多花幾年慢慢累積指數基金與債券基金部位。

配置部位的比例可參考下圖



然後在累積達到原先預期的配置目標後,就面臨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投資組合再平衡,在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中,不同的資產配置狀況會有不同的報酬率,有時候甚至差異極大,因此,你原先以設定完成的各種資產投資比例的投資組合,將會隨之產生大幅變動,這時後就須麥掉部分獲利的部位,並買進跌價的部位,這樣的再平衡,才能讓投資組合回歸常態。

這個再平衡一開始會是一個很不舒服的歷程,因為如果遭遇熊市,你可能會一直不斷地買進某個跌價的投資部位

在長期投資的時候,傳統上有個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DCA),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固定的股票或債券上投入固定的金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期定額,不管高點或低點都持續買進,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毅力的操作方式。

作者還提及另一種投資法,價值平均法(value averaging),簡單的說,就是規劃一個目標,比如說我們規劃兩年內要買進一檔股票到兩千四百美元,那我們平均起來,就是一個月要買進一百美元的部位,但不是每個月都呆呆投入100美元,而是每個月檢視距離目標還有多少要補足,例如第一個月買了100美元的部位,第二個月這個部位漲到120美元,那第二個月我們只要補足80美元的部位,讓他達到200美元,那如果第三個月這個部位下跌變成180美元,那就是投入120美元,讓這個部位累積到300美元。

如果這個部位的價格爬升,就代表未來每個月不用投入那麼多,如果大幅飛漲,甚至還可以好幾個月不必投入。

長期抗戰

當建立起投資組合後,就變成財務花園裡辛勤的園丁,必須辛勤的照顧自己先前設定的資產配置方式。

尤其是投資領域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就是,該多久操作一次再平衡步驟最好?根據歷史紀錄來看,答案是二年到五年操作一次,但是我們在詮釋這些資料時,必須非常小心,因為最佳的操作時間間隔對你操作的簪產及時機點極度敏感。

作者的看法是,每個幾年調整一次是個不錯的做法,研究結果顯示,做去表現最亮麗的資產,未來會變成績效最差的資產,反之,過去最被看衰的投資,也會有幾年好光景。

因此,不用太常操作再平衡,等待也可以變成一種優勢。


整理幾個重點
1.除非是經驗老道的投資者,不然應該盡速將手上的投資計劃轉換成以指數與債券類型為主的規劃
2.如果是相對較無經驗的投資者,那麼就應該以價值平均法來緩慢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
3.每隔幾年就要針對退休帳戶裡的資產配置狀況進行一次再平衡
4.再平衡步驟有許多好處,包括更高的報酬與更低的風險,但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讓你「財務保持健全」


投資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漫長的旅程,這本書可以讓你設計並規劃出自己的投資組合,運用分散且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可以讓你勝過許多專家管理的帳戶,你不需要淵博的知識或好運,只要堅持到底保有紀律,讓我想到約翰伯格先生的一本書名:「Stay the Course」,中文翻譯叫做堅持不懈


「《投資金律》針對成功投資的流程,提供強而有力的原則、歷史紀錄與理解。我會希望這是一本由我執筆的書」--約翰‧伯格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衣食無虞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篇讀後感,不得不說,這本書對於初學者來說偏硬,把它簡單整理成讀後心得的過程也是滿多困難,如果你完全新手,建議可以先從其他的書籍入門,但未來一定要看過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將帶給你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知識。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5)--整合思考,邁向財務自由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前四篇文章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2)--鑑往知來,投資的歷史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3)--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投資的心理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4)--投資產業與投資人

提到了關於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接下來要談談如何開始,以及邁向財務自由。

你存夠錢了嗎?
在我們決定要開始踏進投資前,要先思考儲蓄的原因,因為我們現在儲蓄,是為了可以在未來花掉,而投資就是實現延遲消費目標的手段,未來的消費型態,以及你會在什麼時間用甚麼方法花用儲蓄,才會是決定資產配置方式的重要因素

簡單的說,你是為了退休?為了應付緊急狀況?為了買房?為了子女教育費?在大部分的狀況中,我們會同時會了這些理由存款投資,如果我們把這些事情全部分別處理,會是一件荒謬且吃力不討好的事,應該將所有的目標整合成單一的投資組合,為所有的投資項目訂立一個完整的投資策略,將可大幅簡化管理與開銷,並且增加勝算。

而要如何開始規劃,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向思考,先研究我們退休後需要多少錢,再來開始研究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在規劃報酬率的時候,切記要以實質報酬(根據通膨率調整後的數字)來思考,尤其是現在國民平均餘命的延長,我們規劃應該盡可能寬裕一些。

作者藉由許多的圖表以及計算方式得出一個結論,在每年平均報酬率百分之五的情況下,如果想要有九成的機率能夠安穩退休,那每年容許的安全提領率就是百分之三




在這個以消費為主的社會鼓勵人們消費,超出實際所需,而事實上最簡單的致富方式就是盡可能的少花錢,因為少花錢就能夠提高你的儲蓄率,提高儲蓄並且投資,在投資報酬率不變的情況下,越多的本金意味著越多的報酬收入,也可以讓你往退休以及財務自由之路邁進。

以下整理幾個重點

1.儲蓄永遠不嫌早,大部分的工作者都到四十歲之後才開始為退休儲蓄,結果發現,沒辦法按照自己的規劃退休

2.存款永遠不嫌多,達成成功退休計畫的最佳藥方就是課智不必要的開支,現在就開始。

3.我們未來可能會活得比預期還要久一點,因此在計算未來開銷時,投資組合的預期實質報酬應該只能抓百分之三到四,因為這計算上通膨可能就是上限了。

4.把至少六個月的生活費用放在安全的投資工具裡。

5.針對退休規畫應該盡可能保守而非樂觀,我們永遠不知道會不會剛退休就碰上持續多年的景氣低迷,如果我們手上的現金部位不夠多,在市場回春之前,可能就已經把手上的錢花費一空。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衣食無虞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4)--投資產業與投資人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前三篇文章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2)--鑑往知來,投資的歷史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3)--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投資的心理

提到了關於投資的理論、歷史與心理,接下來要談談第四個支柱,產業。

投資的產業
別把股票經紀人當自己人
許多股票經紀人在證券公司裡所受到的訓練並非如何投資,而是如何創造業務。
股票經紀人幾乎不在乎客戶到底賺到多少,更多時候他們的訓練是讓它們可以讓客戶多買多少,讓他們來收取更多的傭金。
對客戶來說,當然要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與周轉率,但是這樣做股票經紀人的獲利就會降低,所以股票經紀人會用各種建議與方式來讓客戶相信他們可以打敗市場,多做交易。

別相信共同基金

1.不要選擇需要支付傭金的共同基金,越高的內扣費用代表你會被侵蝕越多獲利
2.千萬不要迷信採取積極管理態度的經理人的績效表現。過去績效不僅不能用來預測未來也必然表現優異,而且優越的績效將會導致資產規模急速累積,因而增加衝擊成本,減少報酬。
3.充分理解基金公司的所有權結構及企業文化。弄清楚公司利潤流向何處?這到底是家專業的投資公司,還是行銷公司,有些投資公司在行銷上做得比投資還好,但那不是我們要的。

該聽誰的話
保持你的投資紀律,當所有人都變得瘋狂的時候你還是必須保持理智,不需要預測市場變動的時機,不需要進進出出,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記住兩件事。
1.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各種新科技,然後都會提到這次不一樣,你身邊的人將會趕上這股熱潮,然後獲得豐厚的報酬,這時你應該要做的就是堅持到底按兵不動。
2.市場總會有一天面臨全面潰敗的局面,同樣的,這時你該做的事就是按兵不動,或者你夠有勇氣且有餘裕的話,就多拿現金買進更多股票。

還有記得保有閱讀的習慣,閱讀真正值得閱讀的書籍,例如可以先閱讀以下兩本
1.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波頓‧墨基爾
2.共同基金必勝法則(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約翰‧伯格
慢慢來,一個晚上閱讀的內容不要超過十到二十頁,然後就可做一些其他的事來舒展身心,當你閱讀完這兩本書時,你已經了解超多的財務知識。

最後記得,在財經媒體上,許多電視、報紙、雜誌及網路上的資訊都是投資產業與財經記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出發的,還有在資本市場中的基本行為沒有什麼太新鮮的事,因此培養投資專業最有用的方式,莫過於盡可能了解市場歷史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衣食無虞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海外投資人的保障,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很多開美國券商投資美股的投資人應該都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券商經營不善倒閉了怎麼辦?

所以有了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以及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本次來介紹SIPC,SIPC 成立於 1970 年,是非營利、非官方的證券商會員制組織,它的目標是保護會員企業的客戶,也就是當會員破產時,SIPC 負責償還該會員客戶的現金和證券。

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SIPC的官方網站
https://www.sipc.org/about-sipc/



We are a non-profit corporation that has been protecting investors for 50 years. We work to restore investors’ cash and securities when their brokerage firm fails. SIPC has recovered billions of dollars for investors.
我們是一家保護投資者50年的非營利性公司。當經紀公司破產時,我們致力於恢復投資者的現金和證券。 SIPC為投資者收回了數十億美元。


SIPC 強制性要求所有符合美國《1934證券交易法》第15(b)條,依法註冊的證券經紀商、自營商、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的會員成為自己的會員,並按照經營毛利的5%交納會費,以建立投資者保護基金。

有點類似台灣的中央存保的概念,不過台灣的中央存保保障的是存款,而SIPC保障的是投資人在該券商的現金及證券部位,按照網站說明,如果券商破產時,SIPC會對證券以及現金提供50萬美元的保障

SIPC protects against the loss of cash and securities – such as stocks and bonds – held by a customer at a financially-troubled SIPC-member brokerage firm. The limit of SIPC protection is $500,000, which includes a $250,000 limit for cash.

SIPC保護的限額為500,000美元,其中包括250,000美元的現金限額。
詳細內容可參考下方連結
https://www.sipc.org/for-investors/what-sipc-protects

不過要注意的是,SIPC僅保護投資人在券商出現財務狀況時所受到的損失,也就是說SIPC不保障你投資漲跌產生的虧損,簡單的說你買進賣出賠錢SIPC不會負責,只有當「券商破產時」SIPC才會出現。

當券商倒閉時,受害者可以檢具文件向SIPC索賠。

所以在海外投資的時候,建議查一查券商是否為SIPC的會員,名單網址如下。
https://www.sipc.org/list-of-members/

目前網路上有許多人使用經驗的券商,FIRSTRADE 、TD AMERITRADE 、SCOTTRADE 、CHARLES SCHWAB & CO INC,都有在名單內。

簡單來說,SIPC保障的範圍為
1.倒閉券商為SIPC的會員
2.該倒閉券商中的證券與現金

不保障的範圍為
1.倒閉的券商非SIPC的會員
2.SIPC不保障投資標得的報酬表現
3.投資人因市場波動所做出的操作導致虧損
4.原物料以及商品合約不在保障範圍內

所以大家在投資時,可以先去查查SIPC的名單,降低自己投資的風險。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大債危機"(Big Debt Crises)讀後感(1)--凜冬將至,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大債危機的作者是瑞‧達利歐,橋水基金創辦人、全世界頂尖投資家,解開100年來、48國債務危機密碼,2008年金融海嘯十周年之際,瑞‧達利歐完成本書,公開了對債務危機的獨特應對原則,在本書中為大型債務危機建構出觀測與處理的原則,希望藉此減少大型債務危機的機率,並有助於在未來更善於處理危機。




達利歐對於總體經濟的深入研究,讓他對於整個經濟體系的運作十分了解,並以此作為橋水投資策略的一部分,大債危機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講解債務危機的概覽


第二個部分分別探討1918-1924年的德國超級通貨膨脹,1928-1937年的美國債務危機,2007-2011年的金融海嘯


第三個部分針對世界上的48個案例做研究彙整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投資人,都該讀這本書,因為綜觀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的往事重演,該如何趨吉避凶,我覺得熟讀歷史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本書中有大量的數據與圖表,過去因為有閱讀過一些總經的書,所以看起來才沒有那麼吃力,如果沒有相關經驗,那可能會花較多的時間在咀嚼內容上,還好現在有google,裡面一些不懂的東西可以快速地藉由網路來理解,我建議大家可以先快速地看過一次,第二次再針對看不太懂的部分來詳查,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本書,就越有既視感,現在各國政府的很多政策,到底是在衝經濟還是在把泡泡往上吹呢?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了解世界金融的樣貌與總經,還有關於債務週期的歷史與知識,如果完全沒有經驗的讀者,我覺得可以先看下方的連結影片,來快速入門。



接下來就先談談債務危機的概覽


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讀後感(2)--用對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職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的作者是米凱•蒙戈,他是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得主,在本書之中透過20大項關鍵提問,為你釐清職涯的5大面向:「現狀」、「職位契合度」、「何謂好工作」、「職場趨勢」、「找到未來方向」。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管是工作者或者領導者都該買這本書來看,工作者可以讓你自己了解到如何評估自己的工作,並找到適合的工作,領導者則是學習如何有效領導,不會讓組織內的人員心神耗竭,讓組織更有能量與成長。

前一篇文章提到了工作是必需,還是被迫必需接下來談談,作者教我們如何用對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職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讀後感(1)--工作是必需,還是被迫必需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的作者是米凱•蒙戈,他是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得主,在本書之中透過20大項關鍵提問,為你釐清職涯的5大面向:「現狀」、「職位契合度」、「何謂好工作」、「職場趨勢」、「找到未來方向」。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管是工作者或者領導者都該買這本書來看,工作者可以讓你自己了解到如何評估自己的工作,並找到適合的工作,領導者則是學習如何有效領導,不會讓組織內的人員心神耗竭,讓組織更有能量與成長。

說實話其實我不太會買這類書,因為過去覺得心靈雞湯類的書對人生沒什麼實質幫助,還不如多看點工具書提升自我能力,
沒想到一翻開這本書,一開始的第一段話就讓我震撼。


「如果人工作是為了謀生,為甚麼要讓工作把自己搞死?」--電影(黃昏三鏢客)



作者引了這段話讓我想到在我目前的工作之中,身邊已有一些認識的人離世,有些是意外或病痛難以避免,但去年有一位學姊卻是因為工作壓力,選擇離世最令我錯愕,還記得去年年中幫學姊處理了一些事情,學姊還打電話說要找個時間請我喝個飲料,沒想到相隔一個多月再聽到學姊的消息卻是噩耗......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讀後感(1)--工作是必需,還是被迫必需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的作者是米凱•蒙戈,他是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得主,在本書之中透過20大項關鍵提問,為你釐清職涯的5大面向:「現狀」、「職位契合度」、「何謂好工作」、「職場趨勢」、「找到未來方向」。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管是工作者或者領導者都該買這本書來看,工作者可以讓你自己了解到如何評估自己的工作,並找到適合的工作,領導者則是學習如何有效領導,不會讓組織內的人員心神耗竭,讓組織更有能量與成長。

說實話其實我不太會買這類書,因為過去覺得心靈雞湯類的書對人生沒什麼實質幫助,還不如多看點工具書提升自我能力,
沒想到一翻開這本書,一開始的第一段話就讓我震撼。


「如果人工作是為了謀生,為甚麼要讓工作把自己搞死?」--電影(黃昏三鏢客)



作者引了這段話讓我想到在我目前的工作之中,身邊已有一些認識的人離世,有些是意外或病痛難以避免,但去年有一位學姊卻是因為工作壓力,選擇離世最令我錯愕,還記得去年年中幫學姊處理了一些事情,學姊還打電話說要找個時間請我喝個飲料,沒想到相隔一個多月再聽到學姊的消息卻是噩耗......


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3)--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投資的心理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前兩篇文章"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2)--鑑往知來,投資的歷史,提到了關於投資的理論與歷史,以及市場是難以預測的情況,接下來要談談第三個支柱,心理。




投資心理學


如何避免過度自信,至少要每年提醒自己幾次:「市場遠比我聰明,外面有上百萬個投資經理人用盡全力尋找潛力投資標的,他們的設備比我要好得太多,我搶先找到金礦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果我無法打敗市場,那麼我至多就只能希望盡可能有效率、低成本地加入市場的行列。


真正優越的投資組合策略在本質上應極端沉悶。想追求刺激應該是去跳傘或探險,而非在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上尋求刺激。最吸引人的投資標的必然也吸引了最多人的注意力,因而導致「過度持有」,也就是說因為太受歡迎,而吸引了太多資金投入,如此一來將會拉高價格,也會降低未來報酬。

不要對某些投資標的在過去五年到十年內的績效太過欽羨,過去十年內的輸家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大有可為。



短視損失厭惡症─人們專注在短期損失的傾向

作者舉了一個故事:1970年時,有位投資者在共同基金上投資了一萬美元,然後就忘記了這件事,到了1987年10月19日大崩盤時,由於被新聞所驚嚇,這位投資人恐慌的要求基金公司贖回。「抱歉,女士」基金公司回答:「你的基金價值已跌到只剩下十七萬九千六百二十三美元。」

在承受風險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可以獲得風險溢價,同理,我們在規避風險的過程之中,也會損失報酬(作者稱之為安全懲罰)。假設安全懲罰的幅度為3%,這意味著,在投資完美的安全資產所獲得的每1美元,如果投資在風險資產上,過十年後就能獲得1.34美元,二十年後會變成1.81美元,三十年後會變成2.43美元。

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和短視損失厭惡症搏鬥是很痛苦且困難的任務,作者提到用兩種方式來克服。

1.盡可能不要去理睬你的投資組合當下投資報酬率如何:在研究中發現,相較於頻繁檢視投資組合的投資人,那些從不理會投資組合的投資人雖然暴露在較高的風險中,但也享受到較高的報酬。

2.手上持有足夠的現金:保有足夠的現金部位,當市場大跌時就能夠處之泰然,而且還可以趁著市場大跌時加碼買進。


簡單投資與避免自己變成肥羊
專注在整體的投資組合上,而不是個別的投資標的,每年都應該計算一次投資組合的整體報酬。不要沉迷在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牢記自己的失敗,真正重要的是投資組合的整提成功,最好可以在每年年終時計算一下這一年來的成果。

許多的被創造出來的投資工具其實目的是賺取高額的傭金、交易成本與其他費用的吸血工具。不要忘記,世界上眾多的基金都無法打敗市場了,投資人該做的就是去找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並且持續的投資。



最後,投資要懂得風險,也要正確的承擔風險,試圖擇時進出,想要藉由研究總體經濟,或是技術線圖及任何相關資料,來躲過下跌,掌握上漲的結果,只是無法接受風險的表現。幸運一點的人在規避風險的這個過程之中只是損失了報酬,運氣不好的人可能連本金都被交易成本吃掉,運氣更差的就是買高賣低的標準慘戶了。
下一篇是關於投資的產業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2)--鑑往知來,投資的歷史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前一篇文章"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提到了關於投資的理論,以及市場是難以預測的情況,接下來要談談第二個支柱,歷史。


狂亂的歷史

沒有什麼事情是新鮮的─只有你還沒讀到的歷史
賴瑞‧史維卓



對歷史的了解,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因為很多時候,人類都在不斷重蹈覆轍,過去幾百年來,同樣的事情一直再上演,投資人在上漲時樂觀地買進,在下跌中悲觀地賣出,作者用兩個篇幅的論述來說明股市的高點與低點。

投資的四大支柱中,欠缺歷史感所造成的傷害最大,作者以新科技舉例,比如說在1801年的時代,世界上沒有事情的速度快得過馬匹,美國開國元老要花十天才能夠從蒙地薩羅旅行到費城,但是到了1850年,蒸汽火車可以在一天走完同樣的路程,且風險與價格都大為降低。通訊革命亦然,在電報機發明之前的一大段時間,資訊的傳遞速度就跟任何實體物品一樣緩慢,但電報機發明後,瞬間改變了經濟、軍事、政治事務。

但是這些新科技,往往是很差的投資,從上方所提及的鐵路、電報、到近代的網路科技,皆是如此。原因不是在於這些科技沒有潛力,它們的確有發展的能量,也真的改變了世界。原因是被過度誇張並且炒作成數不盡的投資機會,各種相關公司紛紛成立,競相吸收投資人的資產,稍微年長一點的投資人或許還記得2000年達康(.com)泡沫的時代,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跟網路扯得上一點邊,股價都飛黃騰達,但最後都落得泡泡破了的下場,這也印證了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事情是新鮮的─只有你還沒讀到的歷史」

歷史一再反覆,這些最悲觀,大家都說市場最不值得投資的時刻,往往就是預期報酬最高的時間點(大家可以去回想一下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的光景與新聞)。

怪不得股神巴菲特說過一段話:「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要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要恐懼!」




了解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市場高點不會被沖昏頭,也不至於在市場低點時裹足不前,懂得歷史的投資人可以勇敢地邁開步伐,一步步確實地照步驟執行自己的投資計畫,邁向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

下一篇是關於投資的心理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投資金律"讀後感「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1)--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投資金律的作者是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本書的英文書名為「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意旨為投資的四個支柱,在作者文中指的是:理論、歷史、心理與產業四方面。

概略讀完,深深覺得這是對於講解投資的傑作,嚴格來說,看完這本書的收穫,我覺得是超棒的投資,這本書可以讓你對於投資有深刻的理解,走上正確的道路。

因為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閱讀威廉.伯恩斯坦的另一本大作「繁榮的背後」,必須說,如果我能夠在踏入市場時就先看過這些大作,就能夠了解到投資的本質與歷史,並且更透徹的看清現在與未來,少走一些冤枉路。

以下先簡單介紹一些重點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淺談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讓你花一萬塊當房東?

過去幾年,曾經有一個投資產品賣得嚇嚇叫,那就是REIT(不動產投資信託),當初有幾個廣告詞滿吸引人的,「平均4%的投資報酬率」,「讓你用一萬塊當房東」,「小資族輕鬆投資房地產」,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呢?尤其是在房價水漲船高的年代,房地產投資看起來一般人難以企及,現在有個工具可以讓你一起投資房地產,對有土斯有財的華人社會來說,的確是挺誘人的。

那究竟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是什麼呢?以下就來簡單介紹這個東西。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淺談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金融海嘯壓死雷曼兄弟的最後一根稻草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應該很多人有聽過,尤其是有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應該都印象深刻,但應該還是對這個名詞一知半解,以下就來簡單介紹這個東西,先看看維基百科的說明。

信用違約交換(英語:credit default swap,縮寫CDS)也稱信用違約掉期、信貸違約掉期、貸款違約保險;是信貸與保險的衍生工具之一,合約由兩個法人交易,一個稱為買方(信貸違約時受保護的一方),另一個稱為賣方(保障買方於信貸違約時損失)。主要為約定期內信用違約提供一個高比率的保險業務,若擔保方沒有足夠的保證金,會來相當大的投機行為。若保證金充足,其意義在於為買方提供被違約時的本金保障

以金融海嘯電影大賣空舉例,當時很多銀行把資產證券化,簡單來說:A 跟銀行借 100 萬,五年後要還 110 萬的債,那銀行就把這 110 萬的債務轉換成 105 萬的證券賣出,買家購買後只要等五年,就可以獲得 110–105 = 5 萬的收益。

這樣銀行把錢外借後,再透過把債務做成證券,然後用稍微便宜一點的價格賣出去,就能立即套現,讓他們擁有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可以再放款或投資。

這種債務組合構成的證券,就是所謂的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關於CDO詳細的內容下次再開一篇講,大家只要知道,一開始CDO只包了比較好的債,後來就把一些好的債跟垃圾債包在一起,但還是給了好的評級AAA。

大賣空的主角麥可·貝瑞就是發現這個CDO是個即將引爆的炸彈(房價可能泡沫化,房貸背後一堆延伸性金融商品也可能會連環爆),當時大家都認為,住房貸款不可能拿不回來。即使是次級人群貸的款也一樣。對投資銀行來說,這些 CDO 怎麼可能違約?

麥可·貝瑞開始找大量的投資銀行做 CDS(Credit Default Swap),概念上就是替一堆 CDO 買保險:麥可付投資銀行一些錢,如果 CDO 違約,投資銀行就要把違約造成的虧損給他。反之如果沒違約,這筆錢就白白送給投資銀行當保費。

講更簡單的,就是跟銀行對賭,如果CDO爆了,麥可·貝瑞的CDS就可以發大財,如果CDO沒爆,他每年付的保費都打水飄了。

然後呢?







ㄟ不是~是美國的次貸就


短短數年間,他創辦的投資公司Scion Capital,就爆賺489%。

電影中也有其他人馬因為CDS也賺了不少,但他們並沒有高興,反而看著許多人失業感到五味雜陳。

你們在跟美國經濟對賭。也就是說,要是賭贏了,人們會無家可歸。人們會失去工作。人們會失去退休存款。人們會失去養老金。失業率每上升 1% 就有四萬人死亡,你們知道嗎?

那為什麼跟金融海嘯有關呢?根據2007年惠譽的報告,雷曼是市場上10家最大的CDS對家之一,當時大家都沒有想到CDO會爆炸,做CDS看起來有保費可以收穩賺不賠,那為何不做呢?

保險公司最怕的是什麼?就是遇到需要大量理賠的時候,假如現金不夠賠款,那保險公司就會倒。金融海嘯的時候就是這樣,雷曼扛不住這個衝擊就倒了,而AIG後來在美國政府的援助之下終於撐過,關於這其間的過程,可以參考綠角的這篇文


就像大多數金融衍生工具一樣,CDS可以被投資者用作投機、對沖以及套利。

看看歷史,就知道沒有不會倒的銀行,也沒有不會倒的保險公司。

投資就是要先考慮風險,而後才考慮報酬。


不能因為沒有看過黑天鵝,就斷定世界上沒有黑天鵝!


關於如何發現風險並正視風險,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下面這本書「黑天鵝效應」。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粉絲團歡迎追蹤:資工心理人的理財筆記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淺談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TRF)--2016金融股暴跌的元兇

「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這一串大家應該看不太懂,但講到TRF,應該很多人就有印象了,尤其是前幾年的TRF風暴,當年有買金融股的應該都心有戚戚焉,雖然隨著風暴逐漸遠去,金融股漲回原本的高度,但大家一定要了解這些延伸性金融商品,這樣在風暴來臨之前,才能夠評估該如何防禦。

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TRF)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方式為由銀行與客戶對「未來匯率走勢」進行押注,也就是說跟銀行「對賭」某個貨幣未來會漲或跌




以當年TRF風暴為例,當時國內銀行銷售的主要以人民幣為主,不少理專在賣給客戶之前都會拿出人民幣歷史線圖,然後說人民幣一直漲,不會貶!買到賺到哦!

那買了之後投資人要怎麼賺錢呢?TRF合約期通常分為12個月或24個月,每月進行一次結算作業,交易門檻多在100萬美元(亦為投資人的本金),同時會約定一個比現貨價格低的執行價、距離現價格更遠的上方保護價,以及虧損時須乘上的槓桿倍數,有些銀行會再加設一個中止價(用以保護莊家,只要匯率觸及此價位,契約自動終止)。

舉例來說,客戶拿出一百萬美元,賭人民幣走升,如果人民幣升值了,銀行就要給客戶本金X匯差的金額,如果猜錯方向,客戶就要賠給銀行本金X匯差X槓桿倍數(通常為2倍)。

然後呢?








ㄟ不是~是人民幣後來就一直了!


來看看當時的新聞片段:
2016年伊始,人民幣匯率即跳水重貶,受到市場擔憂本國銀行先前狂銷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虧損恐擴大衝擊,金融股持續成為殺盤重心,金融指數更領先大盤破底......
......人民幣昨以6.5822元兌1美元作收,若未來貶幅超過10%,將貶破人民幣7.3元兌1美元價位;而考量中國資金外逃情況恐越演越烈,日本大和總研預估,人民幣年底可能重摔至7.5元兌1美元關卡。

從2014年1月6.03到2016年1月6.59,一堆有投資TRF的客戶慘賠,而在人民幣持續貶值之下,許多客戶被追繳保證金,但繳不出來,契約被強制中止(也就是所謂的斷頭),接下來就有客戶直接違約不付錢,銀行追討不回來就得提列呆帳,直接影響銀行獲利。


當時金管會調查,這個黑洞(客戶潛在損失的存出保證金)高達兩千億,當時金管會即禁止銀行持續賣出TRF讓客戶以債養債(凹單的概念),並且對一些銀行開出罰單,暫停銷售新產品等措施。


當時也因為這個風暴影響到銀行獲利,加上不知道這個黑洞有多大(很多危言聳聽的新聞),導致許多投資人不斷賣出金融股,當時的金融股慘綠一片跌到谷底。

不過隨著事情逐漸明朗,例如2000億的黑洞中,1200 億的部位有不動產做擔保。再說也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會違約,以及虧損是一次性認列,也就是說只影響當年度的獲利,加上金管會出手管制後,沒有再大量的新增這種商品,人民幣也沒有掉到7字頭,風暴逐漸獲得控制,金融股的股價也從谷底開始走升。


如果是這一年來投資金融股的投資人,或是剛踏入存股的新手,可能完全沒想過金融股也是會遭遇到黑天鵝事件的,所以在投資時,要做好最壞的準備,投資只能用閒錢,不然當再次遭遇到金融風暴時,你有可能就被抬出場了。


不能因為沒有看過黑天鵝,就斷定世界上沒有黑天鵝!


關於如何發現風險並正視風險,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下面這本書「黑天鵝效應」。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粉絲團歡迎追蹤:資工心理人的理財筆記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淺談美國非農數據(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應該很多人在聽到美國相關經濟指標時,都會聽到一個叫做非農的東西,非農究竟是何方神聖呢?然後為甚麼常常公布數據就會造成股市震盪,以下簡單解說一下

簡單的說,美國非農,全名叫做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是美國非農業人口的就業數據,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佈一次(通常在每月的第一個禮拜五公布)。

為甚麼會牽動到經濟呢?因為美國的經濟主體是工商單位,非農業就業人口占全美就業人口的9成以上,也就是說,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企業雇用員工的情況,同時也反應美國經濟的趨勢,數據好代表經濟好轉,數據差代表經濟可能轉壞。

當美國非農業就業數據好,代表工商業逐漸好轉,因為工商業占美國經濟的比重高,所以也代表失業率下降,民眾消費意願增加,美國景氣上升,美股可能會上揚;反之,當美國非農業就業數據變差,就代表工商業正在轉壞,失業率上升,民眾消費意願下降,經濟狀況可能會變差,連帶影響美股表現。

同時非農數據會影響美聯儲對美元的貨幣政策,數據差代表經濟狀況不佳,美聯儲會傾向減息,讓貨幣進入市場,刺激消費與投資 以提升經濟,美元貶值,經濟好,美聯儲會傾向加息,美元升值。

美國是台灣第三大出口國,美國景氣佳,通常台灣也有機會受惠,所以才會有人說美股跟台股密切相關 非農業就業數據每月公布,下一次公布會在本週五(7/5)

Actual實際數據
Previous前一次數據
Consensus預測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懶人包

  去年寫過一篇介紹文,經濟日報推出了數位訂閱產品,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或是對產業研究及經濟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包含深耕國內外財經深度內容、圖像式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聽新聞等等。   目前有「彭博新聞獨家聯名、七大外媒授權合作、專家解析深度專欄」三大內容,豐富你的關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