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Gold is a better way)讀後感--貿易戰危機下,散戶如何保本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的作者是亞當‧巴拉塔,也是美國貴金屬投顧公司「優勢金業」的合夥創辦人。


過去我是不投資黃金的,我個人的觀念認為,黃金是一個沒有產值的東西,兩塊黃金放在一起也不會生出小黃金,黃金的價值只是一個供需下的結果罷了,但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雖說有些部分我也沒有很認同。


作者首先 提到,在經濟繁榮時,保持大量投資是很好的策略,但在經濟衰退時,大量投資將會是災難性的策略,央行在過去用大量的貨幣政策,來促使股市復甦,但在這個方式使用十年後,是否要繼續提供貨幣給市場,還是開始收回貨幣,逐漸提高利率,未來可能發生的信用緊縮,將會使股票與債券承受極大的下滑壓力,這些壓力將會導致市值損失與債務拖欠,而能夠得到正面效益的,將會是像黃金這種實體的資產。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4--債券護城河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問題不是為甚麼要持有債券,而是投資組合該配置多少債券」--約翰‧柏格

為何需持有債券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股市或者是個別股票上,其價格可能受到無數因素的影響,但債券市場投資人賺取的報酬,基本上只會受到單一因素影響:利率水準

固定收益證券基金經理也無從影響利率,他們就算不喜歡市場決定的利率,也不可能改變市場供需關係,只能接受結果。

另外,未雨綢繆或許是持有債券更重要的理由,功能在於降低投資組合的價值波動程度,減緩重大行情跌勢造成的衝擊,且這個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可以降低投資人出現適得其反的交易行為(遇到股市暴跌時的恐慌性殺出)。

同時也須注意,證券基金成本會影響債券基金報酬,主動管理債券基金的費用比率平均為0.75%,債券指數型基金的年度成本平均約為0.10%,兩者之間的費用比率差距平均約0.65%,低成本再一次彰顯了指數型基金所佔據的優勢。

債券指數型基金的價值所在,與股票指數型基金價值存在的理由毫無二致,都是為了最廣泛的分散投資,最低廉的成本,以及考量投資人利益為主的長期策略,指數型基金的低成本讓投資人能夠賺取股票與債券市場的合理報酬。


股債配置

首先聽聽班傑明‧葛拉漢在1949年提出的建議:「投資人持有普通股的資金,比例上不應該低於25%,但也不該高於75%,債券資金則是剩餘的部分,介於75%到25%之間,這也意味著兩種主要資產類別的標準分配是兩等分,也就是50/50。」

伯格先生建議:「你的債券部位比重,應該等同你的年齡,其餘的部分則持有股票。」


他建議較年輕者可以採用80股票/20債券的配置,較年長者採用70股票/30債券,剛邁入退休階段的人為60股票/40債券,退休階段較年長者採用50股票/50債券。


投資組合的股債配置,有兩個基本決定因素
1.承擔風險的能力:取決於某些因素組合,例如個人財務的未來負債(購屋費用,子女大學教育費用等等),一般而言,如果這些負債發生在更長久之後的未來,投資人就更有能力承擔風險,如果投資人累積的資產愈多,也就愈有能力承擔風險。
2.承擔風險的意願:這部分純粹是個人特質,就像有人市場跌了10%依然面不改色,有人只要市場有了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因此失眠,這樣可能承擔風險程度就不太行。


綜合以上兩點,構成投資人的風險容忍度。

資產的配置不需要精確,這方面也涉及投資人的判斷力、期望、恐懼、以及風險容忍度就連伯格先生也在書中承認,可供投資人運用的策略,絕對沒有萬無一失的策略,連他自己也會擔心自己投資組合的配置,因為資產配置的挑戰,從來就沒有簡單的答案。


伯格先生用了一封信作總結,以下節錄概要做總結

股票的市場價格有時候會上升到內含價值之上(或者下跌到之下),這種情況下可能代表市場價值高估或低估,不過就長期而言,市場價格永遠會收斂到內含價值,這完全理性。

當然,確實存在許多已知還有未知的顯著風險,我們只能知道這麼多(或這麼少),就如同其他人一樣,我們只能仰賴自己去評估發生的機率與後果。

但如果我們不做投資,結果將甚麼也沒有。

我們都是凡人,生存在無知的迷霧之中,只能仰賴我們的機遇與常識,盡可能建構恰當的資產配置,祝好運。

總結來說,在投資組合之中配置債券是必要的,而債券的部位大小,基本上與年齡及風險容忍度有關,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只有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股債配置,我覺得只要讓你睡得著覺的配置,就是好配置,因為就算一個配置再好,如果會讓你失眠,讓你想去更動他,就很難持之以恆,等待豐收。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複委託跟海外券商怎麼選?選擇ETF指數投資的心得



最近應該越來越多的文章或廣告在鼓吹投資美股!如下圖,尤其是有些海外券商開始主打免交易手續費,看起來似乎很吸引人。






但很多人跨到要投資美股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我究竟要選擇海外券商還是國內的複委託?

"精準決策"讀後感(Judgment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克服個人偏見,做出更好決定



精準決策(Judgment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的作者是Max H. Bazerman,是一位專注於商業心理學的作家和學者,同時也是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教授,Think! Inc的合夥創辦人

自從技能樹從心理系開始歪掉之後,越來越少看這方面的書了,必須說,心理學對我的幫助挺大,認真覺得,通識教育一定要放心理學,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我,並應對人生遇到的挑戰

先說結論,我覺得這本書很不錯,值得一讀,不過這本書內容比較嚴肅,充滿需要思考的地方,作者也設計了很多題目,讓讀者可以做判斷思考練習,我覺得可以當作每日睡前讀物,一天看一個小章節,為自己的生活與決定做反思。


以下簡單介紹內容與心得分享

決策的步驟

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大腦是怎麼作決策的,我們沒有大腦操作的使用手冊,我們一切的行為皆是結合本能與後天學習而來,我們的大腦可以幫我們處理許多複雜的事情,平安的度過每一天,但我們也會在某些時候,犯下重大的決策錯誤,而這錯誤就算你是非常聰明的人也有可能會犯,本書先簡單介紹我們做決策的步驟,讓我們理解這個過程之中的認知偏誤,讓我們可以更認清自己,以成為更好的決策者。

理性決策模型假設有以下六個步驟
1.定義問題
2.確立準則
3.權衡準則
4.產生備選方案
5.用各個準則評估每個備選方案
6.計算最佳決策

理性決策模型假設人們會完美依循這六個步驟,雖說學者們普遍同意以上六點為理性決策的基本構成要素,但也認為很少有人能夠以最好的方式運用這些要素。



人非理性

理性可以理解為,在決策者的「價值觀」與「風險偏好」得到準確評估的情況下,邏輯上可預期將導致最佳結果的決策過程。

人類的確會試圖做出理性的決策,但受限於大腦限制,比如說大學普通心理學學過的一件事,我們記憶廣度大約為7±2個單位(阿拉伯數字、字母、單詞或其他單位),也就是說一旦有超過7個以上的變項時,我們的大腦就會超載,沒有辦法有效的去比較每個變項。

另外可獲得資訊的數量與品質也是個問題,我在作機器學習研究案的時候,資料科學有一句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縮寫:GIGO),可直譯為垃圾進,垃圾出,也就是不管你的人工智慧模型有多強,餵給他垃圾(不乾淨)的資料,那出來的結果也是垃圾。

最後,智力上的限制,和感知錯誤,也會限縮決策者的能力,讓人更難以從所有可能的選項中,準確計算出最佳決策。


提升判斷力

這部分是本書的重點目的,作者分別列舉「過度自信」、「捷思法所造成的偏誤」、「有限意識」、「框架和偏好逆轉」......等等章節,來說明該如何避免我們的認知偏誤,以提升判斷力。

以下列舉其中兩點,這兩個章節是我覺得比較科普且易理解的內容,平時作決策也很容易遇到。

過度自信

我覺得這是人類判斷力最不堪一擊的偏誤,要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可以更容易承認自身的缺點,來避免其他的偏誤。

誠實的面對自己不容易,更可怕的是,你自己不知道被自己欺騙,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的實力,高估我們對一件事的掌握度,過度自信可稱為偏誤之母。

過度自信分成三個面向
1.過度精確:過於篤定自己的判斷和決策正確性,導致信賴區間過於狹窄,並且自以為知道一切的真相。
2.過度估計:認為自己比真實的自我更好、更聰明、更具吸引力、高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效率,或者相信自己擁有比實際上更大的控制力。
3.過度定位:誤以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優於他人,特別是在競爭環境中,這可能導致在談判時,在市場上,在戰場上等等有許多僵局,因為雙方都認為自己可以輕易輾壓對手。


承諾升級

這裡作者舉了一個故事

他從口袋中取出了20美元的紙鈔,宣布開始拍賣競標,每個人都可以出價,每次加價1美元,直到無人出價為止,這場與傳統拍賣的差別是,出價第二高的人,一樣要付出他出價的金額,簡單的說,小明跟小美一起競標,小明出了3美元,小美出了4美元,然後就沒人出價了,於是小美用4美元買到了20美元,而小明則是要付出3美元。

你願意出1美元開始競標嗎?


作者跟大學生、研究生、企業高層的講座都進行過這種拍賣,模式都一樣,大家都踴躍競標,直到金額到達12~16美元的區間,除了最高的兩位出價者,其他人都退出了競標,這時候這兩位都感覺到自己被困住了,a出價16美元,b出價17美元,如果此時a放棄就得承受16美元的損失,繼續競標出價18美元這個不確定的選擇,比直接承受16美元的確定損失更具有吸引力,於是就會繼續出價下去,直到競標價格達到20美元時,其中一人可能得選擇出價21美元等另一個人退出,或者接受19美元的損失,當然,這時候就換另一人要選擇損失20美元或者出價22美元等另一人放棄。

抱持懷疑態度的人可以找一群人來真的做實驗,作者自己的實驗得標價通常介於20~70美元之間,有時候對到達100美元。

這有沒有跟很多人買股票的感覺很像,已經投入很多錢在某支股票上面了,但他一直下跌,這時候是要選擇停損賣出接受確定的損失,還是要持續加碼抄底,等待反轉的不確定性呢?

顯然大部分的散戶都選擇了緊抱,就算該間公司持續虧損,股票價格不斷落底,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緊抱下去,直到變成壁紙,這是為甚麼呢?因為前面已經投入太多成本了,這時候接受確定的損失太痛苦,反而期待一個反轉的不確定性比較容易且輕鬆。

這該怎麼克服呢?我們應該了解到,支持另一個行動方案,並不代表我們輸了,而是因為了解到決策可能錯誤,得重新評估未來承諾的合理性,以盡早識別失敗。

做出改變決定時考慮的不該是沉沒成本,而是聚焦在未來的收益和成本。



總結來說,我很喜歡這本書,可能跟我目前的工作有關,需要分析很多的資料,並且協助做出解決方案與決策,這本書非常容易讓我理解決策的過程,書裡也用了很多例子來解釋,我覺得就算不是心理學專業也可以理解與運用,算是非常適合大眾的一本書。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或者點擊旁邊的廣告,收入將作為粉絲團贈書使用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讀後感2--子彈筆記的哲學




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的作者是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


前一篇提到了如何建構屬於你的子彈筆記,接下來談談子彈筆記的哲學

"美食嘗鮮"--IKEA小龍蝦菠菜麵、小龍蝦拼盤


 總之,前幾天被這個新聞燒到了



因為從來沒有吃過小龍蝦,跟幾個朋友揪了一下之後,就決定出發嘗鮮

地點:IKEA宜家家居 高雄店
806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1201號

平常日中午的IKEA人潮依然眾多,讓我懷疑高雄市不是只剩我還沒有發財了www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讀後感1--掌控人生,邁向成功



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的作者是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

你會不會每天覺得自己很忙,常常因為手機的訊息分心,我們以為科技讓我們更有效率,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殊不知我們跟在轉圈圈的老鼠差不多,忙得亂七八糟,忙碌的沒有效率。

其實很忙背後的真相是,我們對於我們的生活逐漸失控而不願面對,甚至我們會覺得,用筆記東西非常浪費時間,過去我也是這樣認為,越來越高度依賴我的個人數位助理,心想都什麼年代了,還要用紙筆記東西也太沒效率了,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愈是沒有時間,越該慢下來寫。


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3--昨日贏家,明日輸家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大家在投資初期應該都聽過一種說法,那就是挑對好基金,定期定額投入,就可以等待豐厚的報酬,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好像挑對了基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如果基金績效不好,那一定是你沒挑對基金,真的是這樣嗎?

昨日贏家,明日輸家

伯格先生在書中提到,根據晨星(Morningstar)2004評定5顆星的基金資料,在2014年時回顧只剩14%的基金依然被評定為5顆星,有50%被降為3顆星以下,36%變成1顆星。

沒錯,基金有均值回歸的傾向,或者甚至降到平均水準之下。

如果只要買下昨天的贏家,那未來就可以享受豐厚的報酬,那我們應該會看到基金的績效具有持續性,換言之過去表現頂尖的基金,在未來應該也可以持續優異,但事實證明,均值回歸的現象壓過持續性,也就是說,過去表現好的基金,未來並不能有持續亮眼的表現。

你以為的明星,在多年過後只會變成流星,曇花一現後化為灰燼。

所以根據過去的績效來挑選基金,其實跟讓猴子射飛鏢沒甚麼兩樣(甚至可能更差)。

「我們的心智,強烈傾向於因果關係的解釋,而不擅長處理純粹統計資料。」--快思慢想


快思慢想這本書值得一讀,當初這本書是我大學時候的班導送的,因為在他授課的心理實驗法我考了全班最高分,而這本書雖然說我覺得譯者沒有翻譯得很好,但還是有很多可讀之處(私心希望可以找個人重新翻譯一下)。

上面那句話讓我想到心理學的一個實驗,把一隻鴿子關在籠子裡,裡面有一個可以按一個按鈕,同時也會有食物不定期地掉進籠子裡,按鈕跟食物是否掉落並沒有相關,也就是說鴿子按了按鈕,不一定會有食物掉下來,但久了之後,鴿子會一直去按那個按鈕,因為他認為按鈕跟食物掉落具有因果關係,殊不知食物掉落只是隨機事件,處在上帝視角的我們會覺得鴿子很笨,但如果站在鴿子的角度,你會發現其實人類跟鴿子差不多。

人類也是一樣,當我們注意到某個事件,相關的記憶就會想辦法去尋找該事件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努力作出一個具有因果關係的解釋,像是今天晚上如果美股大跌,那隔天的新聞一定會出現因為某某原因,所以美股重挫xxx點,反之亦然,因為人是非常需要一個原因來解釋眼前現象的動物。

就像很多人會看股票線圖,來推測未來的發展,但有沒有想過,每天的股價都有可能是隨機的事件,而剛好一兩次的線圖與過去的漲勢類似,就會大膽去假設接下來這樣的走勢也會漲,殊不知過去的走勢只是隨機事件,就常常在這種時候傾家蕩產。

我們很難接受,根據過去績效挑選基金,是一件不明智的決定,除非我們可以理解,實際上這些好的績效之後都有可能變差,因為這是沒有因果關係的均值回歸。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很明顯的是個數學事實。

唯有接受這個事實,才有可能邁向正確的投資之路。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2--大海撈針不如一網打盡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大海撈針不如一網打盡

伯格先生提到,從過去355支共同基金中,挑選出長期績效贏過大盤的真正贏家,僅有1、2支脫穎而出,勝率大概只有0.5%,毫無疑問的,這是例外而非常態。




事實上,要選出長期績效能夠擊敗市場的共同基金,根本就是大海撈針,所以柏格先生認為:「與其大海撈針,不如一網打盡。」

而這個大海,就是「整個股票市場的投資組合」,也就是直接透過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來投資整個市場。

而相較於指數基金的這個組合,沒有任何主動管理的基金可以提供更有效更穩定的表現。

而股神巴菲特也在2013年致波克夏股東信函中提到,指示受託人將他妻子的信託基金內90%的資產,投資於「極低成本」的標普五百指數基金,看來股神也選擇了「一網打盡」這條路。

成本的可怕


要是有理專跟你說,2%的內扣費用微不足道,投資這支基金很賺錢的時候,記得,趕快遠離這個理專。

前面有提到,能夠長期贏過市場的基金屈指可數了,事實證明也沒有方法可以挑出長期能夠贏過市場的基金,我們只有事後才能夠知道哪支基金可以長期贏過市場,那退一步來說,我們相信理專推薦的基金可以跟取得跟市場一樣的報酬好了(看看最上面那張圖可以發現,就算只要跟大盤一樣的報酬,也差不多只有10%左右的可能),那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張圖。




如果你的基金有跟市場一樣的報酬,但是每年要收2%的內扣費用,那光是經過40年,你的報酬跟單純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的人相比,就有將近50%的差距,複利跟時間是你的好朋友,但2%的成本並不會隨著時間增加你的報酬。

談到報酬,時間是你的好朋友,但是如果是高額的成本,時間就是你的敵人。

依照上圖,直到50年期投資中指,你支付的成本會侵蝕61%相較於單純投資全市場的報酬,原本如果你只投資低成本指數基金,這些報酬都是你的,但因為2%的內扣費用,你實際只取得了其中的39%。

更別說大部分的基金長期下來還是輸市場的,那你還選擇了高成本的主動基金,取得的報酬就會更慘澹了。


長期的複利報酬帶來的是豐厚的報酬
長期的複利成本帶來的是殘酷的悲劇

投資不可不慎


傳奇經理人彼得‧林區:「標普五百指數過去十年成長幅度為343.8%,整體市場翻了四倍,但是普通股票基金的成長只有283%,所以,專業人士的介入,反而造成績效惡化,大眾如果投資指數型基金應該會更好。」



該如何選擇,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都有答案了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1--正確理財觀,由此開始










"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作者是約翰‧伯格 


約翰‧柏格先生,於2019年一月16日在美國Bryn Mawr, Pennsylvania逝世,為指數化投資人的明燈,用一生努力去改變基金業的惡習,將投資人應得的報酬,還給投資人


「費用(Expenses)與情緒(Emotions)是股票投資人(Equity investor)的最大敵人(Enemies)」--華倫.巴菲特的4E格言

令人失望的基金績效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基金廣告,都是在宣揚,該基金在過去的績效有多麼亮眼,賺進了多少的報酬,但是為甚麼自己真的投入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賺取廣告上的報酬。

其原因有很多,柏格先生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廣告上的報酬,來自於基金經理人通常會報導自家基金傳統上所計算的時間加權報酬率--每股基金之資產價值的變動,藉以反映所有股利再投資,以及所分派的任何資本利得。

但是為甚麼投資人拿到的會有差異呢?

1.資金加權報酬率也反映了資金流入與流出基金所造成的影響,行情好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反之亦然,行情不好時會有資金流出,這過程之中會造成些微的損失。


2.另外基金本身的成本與投資人的行為也會造成雙重的損失,首先是內扣的成本,經過計算後會發現,一般投資人真實的報酬只有6.3%,而非一般基金報導的7.8%,少了1.5%。

指數型基金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不過根據過去的資料計算,投資人仍然可以賺取8.8%的報酬,只較基金本身計算的報酬少了0.2%(原本計算為9%)。

過去25年來標普五百指數平均年度報酬率有9.1%,投資標普五百指數ETF的平均年度報酬約為9%,投資人實際拿到的約8.8%,但一般股票基金平均年度報酬只有7.8%,而投資人實際拿到的約6.3%


當一般基金經過整段時間的複利,由於成本因素所造成年度1.5%的懲罰時,經過長時間會變得相當可觀

下圖顯示了1991年開始,分別投資一萬美元於低成本標普五百指數基金與一般大型股票型基金的情況



到了2016年,指數型基金獲利為77000美元,而一般大型股基金只有55500美元,只有前者的72%。

但這是只考慮基金的情況下,但如果加上成本所造成每年1.5%的影響,那大型股票基金實際的複利報酬只有36100美元,而指數型基金扣掉成本後,投資人約賺取73100美元,大型股票基金投資人相較於指數基金的投資人,少了將近50%的獲利,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如果再將通膨計算進去,投入大型股票基金的投資人應該會想哭,以美國年度平均通膨2.7%來算,一般大型股基金實質報酬只有14400美元。


從以上的計算可知,伯格先生告訴我們為甚麼基金公司的廣告總是如此亮麗,自己實際投入之後,卻感覺不到資產有如廣告明顯的成長,因為成本!!!

另外在令人陶醉的樂觀念頭,以及基金業者的推波助瀾之下,投資人容易在多頭市場的高峰,開始把大量的儲蓄投入股票基金。

在錯誤的時刻,投入錯誤的投資標的,這是試圖拿捏市場的反效果,同時也是不當基金選擇的後果,投資人忽視了投資的常識。


投資的常識
甚麼是投資的常識?

投資的基本常識很簡單,柏格先生在書中舉了許多的例子與數據,事實證明主動選股與頻繁進出,或者是投資高內扣費用的主動基金會帶來較差的投資成果。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依然做著以上的行為,因為這個基本的常識會破壞人們的夢想,一個投資致富的夢想!工作已經很辛苦了,如果還要接受穩定的投資須經過二十年以上才能收穫,那想起來就更痛苦了。


這個基本常識媒體也不喜歡,因為人們比較喜歡看短期投資致富的故事,而不是努力工作三四十年穩定投資指數ETF最後安穩退休的故事,後者相較於前者吸引不了人們的眼球目光。


這個基本常識金融業者也不喜歡,因為如果大家認知到高的內扣費用,與頻繁進出造成的手續費,會讓他們落後於市場平均,然後大家都去選低成本的指數ETF,那金融業者要賺什麼?


大家都忽視了基本常識,忽視股票真正的價值是背後企業的報酬,在以為自己很努力的投資理財時,殊不知自己其實是努力的在讓自己遠離財務自由的目標,工作薪資來自於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時間,這些都是血汗錢,投資不可不慎。




你們薪水都是你付出有限生命的時間而來的,你在亂投資與亂花錢的同時,也意味著,你在浪費你的生命。

專注於長期投資,專注於長期報酬,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忽略常常看到的基金廣告,避開各種當下流行的標的或基金,也避免了情緒的干擾,透過指數型基金來擁有整體股票市場,持續持有,多年後等待你的是豐厚的報酬。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讀後感2--學會好習慣,造就不凡企業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的作者是Charlws Duhigg




「我們這輩子所做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的總和。」,我們每天做的決定看似深思熟慮,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習慣。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前一篇文章講述了第一部分,"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讀後感1--培養好習慣,造就不凡人生習慣從何而來,深入探索習慣養成的神經學原理,因為我大學是心理系,讀到這邊特別有感,跟認知心理學講到神經的部分有相當大的重疊部分,將在接下來做比較詳細的心得分享。


接下來要談談第二個部分--成功企業


第二個部分講了個知名的案例,美國鋁業(Alcoa),簡稱美鋁,世界第三大鋁材生產商。

在一九八七年十月某日,一群華爾街頂尖投資人與股票分析師群聚於紐約曼哈頓某高檔飯店,準備與美鋁新任的執行長見面,過去的一年,美鋁管理階層一再出錯,自作聰明擴廠,增加新產品,結果卻是客戶流失營收下滑。

在此關鍵時刻,美鋁董事會宣布撤換新的經營團隊,新任執行長為保羅‧歐尼爾,在本次會議上,大家期待著新任的執行長會照著既定的劇本進行說明,首先自我介紹,並且調侃自己一下,接著開始承諾會提振經營企業,並降低支出成本,最後用各種潮詞作結尾,例如最適化,合作競爭等等,然後會議結束,大家回到家或辦公室,繼續相信資本主義的力量。

結果卻讓人大開眼界,歐尼爾一上台,開口發言:「我希望和各位談談勞工安全。」他說:「每一年,不少員工因為傷勢,不得不請一天假,我們公司的勞安紀錄在美國平均水準之上.......安全措施的確做的不錯,但不夠好,我打算讓美鋁成為全美最安全的公司,打算以零工傷為目標。」

「在我進一步闡述之前,我想點出這間宴會廳緊急安全出口的位置,如果真的發生火災或其他事故,你們可以不慌不忙地離開這間飯店」

全場鴉雀無聲,大家想說這個新的執行長是不是嗑藥嗑到腦袋歪了。

最後有人舉手詢問美鋁太空部門的庫存,另外一人問及美鋁的資金比。

歐尼爾:「我想你大概沒聽懂我說的話,若你想了解美鋁的營運,你得細看我們工作場所的安全數據.......安全就是彰顯我們公司不斷進步,不斷改掉舊習的指標,而大家應該據此評斷我們公司的表現」

會場投資人結束後爭先恐後竄逃而出,許多人打電話給客戶,叫大家趕快拋售美鋁股票,這間公司感覺準備被一個門外漢搞垮了!

結果出乎大家意料,歐尼爾上台不到一年時,美鋁營收寫下新高,2000年時,歐尼爾自美鋁退休,當時美鋁每年淨收入是他上台之前的五倍,市值也飆升了兩百七十億美元。股價也大漲了五倍。

不僅公司成長快速,美鋁也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安全的公司,原本美鋁旗下各個工廠,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意外,他上台後,美鋁的員工工傷率降到全美平均值的二十分之一。

原來他是集中火力改掉某個習慣,然後看著改變產生的漣漪效應擴及整個公司。

「我知道美鋁必須轉型,但是你不能用命令逼員工改變,這不是大腦運作的方式,所以我先從專注一件事開始,若能先動搖圍繞某件事打轉的相關習慣下手,他產生的漣漪就會擴及整個公司。

歐尼爾深信,有些習慣影響力之大足以啟動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換言之,進行企業或人生再造時,有些習慣的重要性高於其他習慣,我們稱這些習慣為「核心習慣」,它們會影響人們的工作、飲食、玩樂等等。

核心習慣主張,成功不見得是把每件事情都做對,而應找出少數幾個關鍵的優先事項,加以組織,使之變成火力十足的火車頭。

只要了解核心習慣,攸關成敗的習慣一旦開始質變,就足以擺脫或重新培養其他行為模式。

歐尼爾提出的工安,其實背後是大手筆整頓美鋁,以保護美鋁員工出發,掌握傷害發生原因,了解製造過程之中哪裡的螺絲鬆了?提升品管,提升效率,並且減少出錯,出錯率降低,安全性自然提高。

這個安全計畫實際上是以習慣迴路為範本。




簡單的提示就是「員工受傷」,只要有人受傷,該員工所屬的總經理24小時內需要向歐尼爾報告,並提出計畫,保證不會再發生員工受傷的憾事,最後祭出獎酬:「升遷」。

原本部門總經理是忙人,但是因為這個新的規定,只要員工受傷就得在24小時內向歐尼爾報告,換言之,它們必須在意外發生之後,立刻聯絡副總。副總平時得和現場經理不斷熱線,平日一旦現場經理發現問題,會立刻派人,提醒員工提高警覺,同時將建言表貼在附近,各部門也建立了全新的溝通系統,讓最低層員工的意見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直抵高層主管,原本層級分明,一絲不苟的編制必須徹底改變,才能適應歐尼爾的安全要求。

而這個安全模式一改變,美鋁其他的面向也以驚人速度質變,雖說歐尼爾從未保障員工安全可以改善營收,但是在全公司上下貫徹全新慣性行為後,陸續出現成本下降、品質提升、產能躍進的加成效果,比如說在金屬熔煉過程之中,噴濺的滾燙溶液噴灑出燙傷員工,於是公司就重新設計了澆注系統,此舉除了降低工傷外,也降低了原物料的噴濺量,同時替公司節省了物料的支出。

若公司機器一再當機故障,就汰舊換新機器,除了避免員工出意外的風險,產品品質也跟著提升,因為器械故障是品質低劣的主因。

研究也發現,類似蝴蝶效應也出現在許多情境之中,例如有研究顯示,習慣一起吃晚餐的家庭,小孩完成家庭作業的能力較強,在校成績較好,較能控制情緒,較有信心,但其實不是因為家庭晚餐導致好成績,而是第一步改變起了連鎖反應,讓其他好習慣跟著生根定型。

PS.在此要感謝我老爸老媽的好習慣,每天晚餐都是全家人圍著餐桌一起吃晚餐。

在這裡我也想到另一本書「子彈思考整理術」




大家可能會覺得,真的開始養成作筆記的習慣,就會產生巨大的改變嗎?

從"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書中可得知,若能專心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夠帶動廣泛的改變,核心習慣提供了所謂的「小贏」,小贏可以想成一次一次的小成功,藉由這些不斷的小成功,開始協助其他習慣開花結果,讓改變更具有傳染力,快速擴散到其他層面。

總結來說,我非常建議該把這兩本書一起好好看一遍,會有許多新的想法,但是要記得,想法要去實踐,人生才會開始改變,不然終究只是空想而已。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Google試算表教學"加計通膨後不同報酬率下資產成長表視覺化--年復投入

昨天發了"Google試算表教學"不同報酬率下資產成長表視覺化--運用圖表後,"Google試算表教學"不同報酬率下資產成長表視覺化--年復投入


跟我弟聊天,討論到要不要把通膨加計進去,畢竟小時候的科學麵一包六塊,現在一包十塊,未來努力二十年存到的一千萬,跟現在比起來購買力可能差不少


試了一下終於成功了,這次也沒用到什麼公式

年份我設定到一樣40年,基本上差不多等於退休的年紀,可以看看準備收割時的資產差不多是現在的多少錢





大家需要更改的就只有每年固定投入金額,以及每年預計通膨,也就是紅色格子部分



其他部分都寫好了,寫法可以直接去試算表裡看,使用的是非常簡單的寫法



實質報酬率並不是直接投資報酬率減掉通貨膨脹率,正確的公式如下: 年化實質報酬率 = (投資報酬率-通貨膨脹率)/(1+通貨膨脹率)

=O1+H3+H3*((H2-O2)/(1+O2))


此表格可以讓你計算出
每年固定投入某金額後
未來四十年的資產成長狀況
以及通膨後跟現在相比的購買力

表格連結在下方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yCyt0Jt4lr3JyQHQqNS5INQpA-4DdnHi4IJeSrL6oSk/edit?usp=sharing
大家需要更改的就只有每年固定投入金額

如果想更改報酬率的也可以去改改看
圖表跟年份部分不用動


想玩玩看的朋友可以直接點入連結後
請求共用權限 
然後建立複本後再更改成自己的狀況 
或者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email我再幫你新增權限






另外如果你是投資指數型的ETF,例如世界指數或是台股加權指數的長期報酬率也接近5%~7%左右,則可以累積到一千多萬,這筆錢可以讓你的退休生活過的游刃有餘了,而且這樣的投資不太需要動腦,只要持續投入即可,當然如果你持續增加本業收入,讓你的每年投入的金額可以更高,那累積的會更高,也更足夠你退休後的生活。

但大家也可以想想,如果我們買了每年內扣費用2%的主動基金,那會對我們的投資造成多大的影響

2%通膨+2%基金內扣費用=4%抵銷掉你報酬率的惡魔



兩邊的差距是不是很可怕呢?

那以0050的0.4%內扣費用為例

2%+0.4%=2.4%



相較之下是不是好多了呢?

通膨我們無法控制,但投資的標的可以選擇

看起來微不足道的2%成本,會是未來吃掉你獲利的大怪獸!

安穩退休其實很簡單,維持長期穩定的收入,並持續投入簡單且低成本的投資方式,多年後的耕耘等待你的是大豐收。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怪老子的簡單理財課"讀後感--最適合理財新手的入門書


怪老子的簡單理財課作者是蕭世斌


台灣的財經作者,我首推怪老子與綠角,怪老子用淺顯易懂的文筆搭配EXCEL表格,讓一般大眾能夠快速入門理財這個領域,建構良好的理財觀念,而綠角則是用心推廣指數化投資,猶如台灣的約翰‧伯格,讓台灣的投資人能夠清楚理解指數化投資。

先說結論,這本書只有大推,能夠建立理財基本功,並且學會如何穩健的理財投資,以及做好未來的規劃。



這幾年來,我看過不少投資的書,但其實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部分,個人認為該先學會理財,再來學習投資。

而理財包含的範圍就很廣,怪老子在本書中就有講解了預算、緊急預備金、保險、房貸等面向的基本觀念,並且用excel設計了實用的表格,讓每個讀者,都有方向可以依循。


本書開頭,怪老子即用了一張簡單的分類圖表,來幫讀者的理財觀做分類,並對應給予適合的建議,我覺得非常棒!因為理財如同治病,沒有一招萬用到底的療法,只有依照每個人不同的背景與現況,給予適當的建議才是正途。



在預算方面,怪老子提到了信封袋理財。這種理財法看似古板又不方便,但確實是一個非常受用且有效的方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不同的信封,來對應不同的開支,每個月初領到薪水的時候,就把不同的預算放進不同的信封內,這樣就可以實際體會預算消耗的速度,並且產生嚇阻力,嚇阻亂花錢。

當然如果已經比較上手的朋友,就可以用銀行帳戶的方式,美一種預算,開立一個對應的銀行帳戶。譬如一個月伙食費八千,月初的時候就轉帳八千進去,用完就沒有了,只是人對數字可能比較不敏感,實際運用信封還是會較有嚇阻力,尤其是一再從信封中拿錢,看到張數愈來愈少時,你自然知道你花得太多,該減少花費了。越簡單原始的方法,效果越好

當你學會收入-儲蓄=開支,你就邁出了正確理財的第一步。


另外關於緊急預備金的目的與金額估計,書中也有詳細的討論。連運用
定期存款與定期儲蓄存款的計息方式差異,以及如何用固定與機動利率來推估利率可能會如何走,並且如何選擇定存的計息方式,這些很多都是我們平常以為理所當然,但卻沒有仔細去思考的問題。

投資方面,作者建議使用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長期累積資產。他用EXCEL表格展現了,投資往往要到最後面的時候,累積的複利成長才會非常顯著,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我常常在DCARD的理財版瀏覽,常常看到很多人想要賺快錢,希望有10%或20%的獲利,但對一個剛開始累積資產,只有3~5萬投入的學生或者年輕人來說,就算賺了10%,那也是只有幾千塊的報酬,而且通常來說要去挑戰10%~20%的獲利,要承擔的是相當大的風險,但如果你注重本業收入,努力提升自己的薪資所得,並且好好存錢,累積到第一桶金100萬之後,就算只有5%,那也是5萬的報酬了,甚至累積到500萬的時候,5%也有25萬,複利效果非常可觀。


另外關於保險規劃,以及房貸與車貸的計算,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說明,而且每一章之後都有詳細的EXCEL表格與操作計算說明,對於想要使用表格規劃理財,以及自己設計適合自己的表格者,都非常有助益。

總結來說,非常推薦理財新手去讀這本書,對於台灣的讀者,我覺得"怪老子的簡單理財課"基本上涵蓋了理財所需的所有觀念,讀完一生受益。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Google試算表教學"不同報酬率下資產成長表視覺化--年復投入

今天早上發了"Google試算表教學"不同報酬率下資產成長表視覺化--運用圖表後,有網友問了說






試了一下終於成功了,這次也沒用到什麼公式

年份我設定到40年,基本上差不多等於退休的年紀了





大家需要更改的就只有每年固定投入金額



其他部分都寫好了,寫法可以直接去試算表裡看,使用的是非常簡單的寫法

比如說1%的第二年,就是=I1+B3+B3*B2

簡單的說就是
每年固定投入的金額+(前一年資產+前一年資產*報酬率)

其實也可以改寫成=I1+B3*(1+B2)


此表格可以讓你計算出
每年固定投入某金額後
未來四十年的資產成長狀況
表格連結在下方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RiAExlxSDp9KMIT_-u4SSKVibZMkITHGp6jP-LjvCcM/edit?usp=sharing


大家需要更改的就只有每年固定投入金額
如果想更改報酬率的也可以去改改看
圖表跟年份部分不用動


想玩玩看的朋友可以直接點入連結後
請求共用權限 
然後建立複本後再更改成自己的狀況 
或者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email我再幫你新增權限




另外大家可以看到,每年固定投入十萬,一個月投入不到一萬的情況下,就算是最低的定存1%利率,40年之後也可以累積到四百多萬,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會存錢,四十年後也可以有一筆可觀的養老金,這還不算上你的勞保之類的退休金


另外如果你是投資指數型的ETF,例如世界指數或是台股加權指數的長期報酬率也接近5%~7%左右,則可以累積到一千多萬,這筆錢可以讓你的退休生活過的游刃有餘了,而且這樣的投資不太需要動腦,只要持續投入即可,當然如果你持續增加本業收入,讓你的每年投入的金額可以更高,那累積的會更高,也更足夠你退休後的生活。

安穩退休其實很簡單,維持長期穩定的收入,並持續投入簡單的投資方式,多年後的耕耘等待你的是大豐收。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懶人包

  去年寫過一篇介紹文,經濟日報推出了數位訂閱產品,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或是對產業研究及經濟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包含深耕國內外財經深度內容、圖像式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聽新聞等等。   目前有「彭博新聞獨家聯名、七大外媒授權合作、專家解析深度專欄」三大內容,豐富你的關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