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izaax分享會筆記
景氣成長期:新川普時代Be Great and Humble Again
本文經愛大同意發布
ps.分享會時間為2024/12,文內所述之明年為2025
1.對於分享會魔咒大家笑笑就好
2.未來四年川普的政策主軸,就會是未來資本市場和美國經濟走向的影響因子
3.為什麼成長期抱住股票這麼重要,因為之後榮景期的高點,可能還不會超過成長期,這次成長期的高點,會比大家想像的還要高,成長期你不能放棄做多。
4.內需動能,實質零售銷售已經持穩住(扣掉通膨已經是實質正增長),實質個人消費支出維持在相當高的水準,零售庫存穩定向上提升(市場的樂觀氣氛正在建構當中),以上是成長期後半期增長動能重要的來源。
5.2022通膨的主因是供需失衡,這供需失衡需由兩方面來解決,一個是終端零售把庫存拉升到歷史常態的水平,第二個就是製造業的庫存能夠持續下降,將目前的終端零售銷售的庫存銷售比拉出來看,差不多已經回升到前一個成長期最低的位置,而這個趨勢是目前還在進行的,目前可以初步判定庫存供需已經到一個理想的情況。
6.成長期轉榮景期的跡象,就是當三個庫存指標(製造業、躉售業、零售業)都開始顯著往上,因為這代表消費端開始跟不上庫存增長速度(消費力縮減),另外就是廠商開始過度樂觀,愛大認為這個狀況在未來半年到一年(成長期要告終)的機率是不低的。
7.川普新政短期來看會讓上中下游來提高庫存(擔憂關稅的到來),這可能就會提前刺激的消費力,另外是實質可支配所得對應到實質個人消費支出可能就會有短線與中期的改變,川普新政兩個方向(減稅與加關稅),這兩個措施交互影響之下,對美國短線經濟成長是正面遠大於負面,例如庫存,因應關稅政策廠商會在每個供應鏈的階段會適度提升庫存,以免受到關稅的影響,從消費者端來看,因為對關稅的預期,可能會造成漲價,所以也會有提前消費的熱潮。
8.實質可支配所得與實質個人消費支出目前在一個強勁增長的狀態(接近3%) ,從歷史上來看每個生產力循環,成長期後期實質可支配所得與實質個人消費支出會出現一個綿長的穩定擴張,指數此時表現也會顯得相對強勢許多(那斯達克)。
9.川普新政可能造成的影響就是會刺激消費支出(提前消費),減稅也會使實質可支配所得提升(企業與個人都會),在未來的半年到一年,會讓短線更強勁(所得拉升會讓指數衝的更強勁)
10.美國就業市場目前看起來非常的好(ADP很穩定的發展),且不會好到通膨再起,也不會壞到影響到成長力,初領失業金4週平均處在兩年來幾乎最低的水平,但也不是沒有隱憂(續領失業金上升,代表這次的就業市場的擴張,伴隨著產業與就業市場的改變,讓很多人永久性的失去工作,或出現了轉職困難,在這種就業狀況內涵的改變,聯準會應該還是會有一些擔憂的,長期失業太久,就有可能難以回到職場),這就會讓聯準會在決策上會有更大的一些空間。
11.參考川普執政的歷史經驗,減少福利的發放以及減稅,會增加人出來工作的意願,讓勞動參與率提升,就有機會讓時薪年增率降到歷史平均3%的水平,也會讓通膨穩定下降。
12.生產力循環,勞動生產力的提升,非農勞動生產力已經超過過去十年的水平,已接近九零年代的成長期水平,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也在往上,製造業的建築開支也在往上(建工廠),這波的建廠高峰會在2025年陸續完工進入運轉,未來幾年製造業勞動生產力就會顯著爬升,那就與九零年代一模一樣,如果川普進一步的刺激讓更多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話(關稅與減稅),這一個生產力循環就會更鞏固,製造業up->非農勞動生產力up,九零年代末期的榮景就有機會發生。
13.美國通膨局勢沒有甚麼特別需要擔心的狀況,雖說目前看起來看起來通膨(CPI)有點高,但是佔三分之一的房租還在4.4左右,如果繼續降到3.5%,那目前的通膨是否還需要擔心呢?也有人會擔心是成本端的提升,但是看生產者物價指數,11月還在0.25,代表來自成本的端提升還是很微弱。光是房租這個因子,就足以將通膨帶至2-2.5%區間,聯準會的決策方向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14.企業實質營利影響,對美股特別是那斯達克來說,企業實質營利年增率(稅後營利-通膨)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子,川普的新政上台確實會降低通膨下行的風險(避免降至過低),如果通膨在穩定的位置,那減稅就能夠提升企業的稅後營利,九零年代時維持一個比較快的稅後實質營利的年增率,這段時期的股票表現也就特別好,當企業實質營利年增率開始下行的時候,市場也會開始回檔(如果減稅案在2025年實現,那大約是在後年發生這個狀況,股票可能會提早反應)。
15.美國九零年代的經驗來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大概維持在2.5~3%的水平,對經濟市場的表現會是最好的,利率會維持在一個合理的中性利率水平,企業稅後營利年增率也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快的狀態,對資本市場的表現就會很好,如果將目標訂在2%,當景氣比較疲弱,就會面臨2%的保衛戰,要不斷地用寬鬆去刺激。聯準會未來應該會把目標訂在2.5%上下,不會強求降到2%。
16.車市與房市這兩個東西的榮景如果早一點回來,那可以讓成長期走得比較遠,如果慢一點,就是讓榮景期走得比較高。車市的復甦步調目前已經接近了,目前尚缺房地產,大家都在等利率下來,以及供應量的提升,美國新屋銷售已經落底回溫,最新公布的11月成屋銷售數據,年增率的上升趨勢已經明顯。結論,車市在成長期已經復甦,房市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如果2025年就復甦,那這個行情在成長期就會走得非常大,如果後年才復甦,那就會是榮景期行情的推手。
17.原油趨勢,不利通膨,有利消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沙烏地阿拉伯一定會進來打價格戰,預期2025年全世界的原油產量會提升很多,過去這三年來,沙國減少銷售讓美國可以多賺很多錢,這個狀況不會繼續持續下去,川普上台也會讓美國接下來要挖更多油,沙國接下來也會加入競爭,油價降低會讓人有更多錢可以消費,會有利於實質的消費增長。
18.如果手上還有陸股的投資人,要記得2025年該回頭來聚焦這四個市場(美國、台灣、日本、印度)
19.明年(2025)的主軸,Be Great and Humble Again
未來川普會強化趨勢,好的部分會比大家預想的還要好,但是同時也要保持謙遜的心
2025年的這個時間點,會發現2025是非常好的一年,但也會是非常難以交易的一年
20.川普是一個商人,他不管做任何決策,都帶著非常強烈的理性思維與博奕,對川普來說他所有東西都可以交易,但他會很理性,不會做殺雞取卵的事情。
21.川普執政四大利多(愛大建議印下來貼在床頭)
(1)俄烏停戰:烏克蘭龐大重建商機,俄羅斯戰後各國關係融冰,對非科技類股有強大的刺激
(2)個人和企業減稅:增加實質可支配所得與企業獲利增加
(3)減少官僚體制、放寬監管和削減赤字
(4)持續降息和油氣價格大跌帶來的民眾實質購買力提升
22.生產力循環:耐久財需求強勁
費半在跌什麼:電子零組件訂單下跌,過去的經驗(2014~2016)是先下跌再上升,然後再下跌(成長期結束)
接下來2025年,電子零組件訂單應該會開始上升,複製過去的走勢,當市場全面樂觀的時候就要小心了
景氣循環週期後半場:成長期後期和榮景期
黃仁勳、鮑威爾、馬斯克這三人會是未來的重點
23.川普新政:大政府、高稅率、全球化時代告終,未來世界各國可能會開始偏右派
川普接下來的降稅,會大幅影響實質稅率,甚至會低於其第一個任期的水平,這是一個資本市場很大的利多
24.川普與拜登的稅改差異
過去歷史
川普任期,企業降稅後,企業稅後盈餘的增長速度馬上快於稅前盈餘的增長
拜登任期,稅前盈餘的增長再度快於稅後盈餘的增長
企業營利的增長預期,就可以把股價往上推
降稅也會讓企業更願意去擴張
25.未來趨勢,從成長期到榮景期
過度補貼會產生一堆殭屍企業,這對整個國家其實是不好的
川普上台後,不會再有那麼多補貼,而是運用關稅,實際上讓在美國設廠企業增加競爭力,並願意提升生產力
未來民間投資與固定資本支出(不含地產)會持續上升(複製美國九零年代走勢),榮景期可能就會走到2027或2028年
26.川普稅改,川普的關稅一定會做
(1)企業減稅,21%降到20%,製造業21%降到15%,希望製造業盡可能回到美國
(2)個人稅改永久化,個人社保退休金免稅,個人小費免稅,加班費免稅:提高個人工作意願
(3)關稅:非中國10~20%,中國60%
27.減稅政策與福利政策不同,拜登的福利政策會增加通膨(因為福利政策發放的資金會刺激基層民眾對民生必需品的消費,而去推升通膨),川普的減稅是讓中產階級(含)以上受惠,他們有更多資金會去買房買車買非必需品與旅遊消費,消費品項的不同,對通膨的影響也不同。
28.美國接下來如果可以把赤字增長控制在3%,GDP的名目增長在5~5.5%,就代表債務佔GDP比重會逐年下滑
29.川普的關稅部分,可以彌補個人與企業減稅對稅收的衝擊,共和黨的方向是要把個人所得稅降低,在個人所得稅(聯邦層級)有可能變成全世界所得稅最低的國家,搭配關稅的提升,就會造成國際資金流向的重大改變,富人階級資金也會開始流向美國
30.關稅對物價的影響可能沒有大家想像中大,非美貨幣貶值,以及企業營收增加吸收部份成本
31.聯準會:降息和寬鬆路徑不會動搖
隔夜逆回購降低到快接近0(未來半年內)
2025年貨幣政策的大利多:結束QT
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已逼近疫前水平
32.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趨勢:已經停止下滑
當美國QT結束,其他央行繼續擴表,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就會繼續上升
33.甚麼可能出錯?成長期轉榮景期的關鍵
2025~2026如果是轉折的話,資本市場過去的經驗並非是一帆風順的
參考九零年代的經驗,回檔回了14%(NQ)與27%
1997下半~1998年末,轉換走了一年半,這段時間投資非常難做
大機率
接下來2024/12月~2025/3月,可能還會有個10%的回檔
成長期十幾趴的回檔看起來很痛,但如果你躲了就有可能錯過後面更高的上漲
2025年六月到九月可能會有一個接近15%的回檔
後年(2026)上半年,會有一個大行情前的大回檔
小機率
2024/12月~2025/3月,有個10%的回檔
2025年中到第三季走大行情前的大回檔(15%等級)
重點:指數、分散化、不要槓桿,才有辦法做多到最後
拉回還是要做多,痛苦過後的漲勢會很驚人
接下來一年半內,2025起始的點位在未來大回檔有可能跌破,要非常小心
34.川普新政四大利多,搭配友善的貨幣環境,有可能在2025下半年,消費與投資同時過熱,如果過熱,聯準會可能在下半年某個時間點將貨幣政策轉向,而造成市場的大回檔
35.未來這兩年要小心,要把心態調整,做多但是要小心的做多,回落的幅度會很大(可能會超過20%),市場拉高後就要小心
36.這個生產力循環結束的時候,美國GDP佔世界GDP的比重,可能會接近回到35%的水平,而中國則會持續下滑
37.到2028年時候美國的GDP很有可能是中國+歐洲的總合,要思考接下來哪些國家會跟著美國一起好,例如日本,而台灣會不會是受惠者,則要關注未來幾年有沒有繼續在對的軌道上。
未來投資要避開會長期停滯的市場(例如中國)
38.未來這幾年,美元在生產力循環依然會很強,當生產力循環結束的大崩盤,美元依然是避險標的,直到通膨循環才會轉弱,這次美元要轉弱差不多要2030年之後了。
39.美國目前的產油成本已經降低很多,天然氣也是,美國已經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
(油井數降低而生產量創新高)
40.未來這十年,美國在晶片製造部份會成長很多
41.台灣這波外銷訂單增漲,且台幣同時在貶值,台灣佔了兩個便宜,市場還沒體悟到這個便宜佔的有多大,但川普上台半年後應該就會發現了
42.台灣進口值(資本設備)還沒見高點前,指數的高點就還沒到,2025上半年進口值可能就會見高點
43.日本服務業還在正值,製造業也還在不錯的水準
日本的通膨未來會下降(受進口物價影響),所以未來的緊縮並不會有大家想像的大,可能就一碼,短線對市場可能會有影響波動,但長線來看影響不大
44.現在手中還有日圓的,不用賣出,日圓接下來應該會走緩步升值
日本經常帳順差已經默默創新高,日圓維持在現在這個位置不會太久
日本出口狀況也會持續改善,製造業回流,原油與天然氣如果繼續往下走,貿易的順差會擴的更大
那要如何彌補經常帳巨額順差呢?那就是擴大增加對美投資,未來一兩年就會看到許多日本企業增加對美投資,日圓就會開始升值
接下來要做多日股的,可以考慮不用做匯率避險,日圓貶勢已經到盡頭
45.印度會成為新興市場的避風港
貿易戰跟印度沒什麼關係(內需為主的入超國),印度賣到美國的主要是服務,也沒甚麼影響
美國貿易戰主要的目標是商品
46.中國
中國目前內需弱化的情況非常明顯
製造業會帶動非製造業的需求,當製造業開始外移的時候,對整個內需與民間投資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電動車與無人機並不足以彌補這部分的流失
中國兩個出路
(1)避免貿易戰
(2)強力擴大內需
47.成長期轉榮景期關鍵何在
轉折前期強:非必需品、醫療、房地產、必需品(2025上半)
轉折後期強:金融、公用事業、能源、原物料、工業(2025下半年修正時可布局到後年2026)
前後皆強:科技、通訊服務
再次強調
指數為主、分散化、不要槓桿
在這兩年賺到該賺的
這樣才能夠賺到後面榮景期的大行情
48.成長期後半場進入榮景期的轉折
MAGA+GOLDILOCKS ECONOMY
HIGH FOR LONGER+LOWER FOR LONGER
指數可能如同1997~1998劇烈的上衝下洗
股市高點會更高,低點的修正也會更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