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讀後感--了解人性弱點,應對市場恐慌

 


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的作者是陸蓉,上海財經大學講席教授,康奈爾大學與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

先說結論吧!這本書超棒,尤其是讓身為心理系的我邊讀邊讚嘆,這實在寫得太棒了,過去我覺得讀心理系是人生中很正確的一個決定,藉由心理學的各式理論,幫助自己能夠對於人性與自我有更透徹的了解,而這些知識與經驗讓我在投資與工作上助益很大,過去我也有寫過幾篇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的文章,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不用再寫了,因為這本書講得超級完整!!!


而且這本書不是翻譯書,所以我覺得閱讀通順也是一個很棒的點

之前寫過的文章

從心理學看投資--淺談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

心理學看投資--淺談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

從心理學看投資—淺談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為什麼我覺得運用心理學的行為金融學很重要呢?過去看過的很多金融的理論,市場上總是沒有那麼的有效,那是因為古典經濟學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他不僅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標是最大化,而且知道怎樣實現最大化這一目標。


但事實上人不理性的程度遠遠超過想像,尤其是經過今年(2020)的三月份那個不斷熔斷的日子,應該很多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會受到市場的新聞與情緒干擾,不過知道會受到干擾是一回事,知道這些事情怎麼干擾就是另一回事,而這本書就是帶你了解這些事件是如何實際的影響人,以及金融市場實際上是怎麼樣運行的,也提到了一些有利可圖的交易策略(傳統金融學認為不可能存在的策略),並且帶你避免投資錯誤獲取收益。


以下簡單分享一些重點


認知偏誤

後見之明:人總是會自結果出現後,就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結果的一種幻覺,例如看到某隻股票漲了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早就知道那隻股票會漲,事實上如果每天都有做紀錄,那你就會發現自己很有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這支股票。


自我歸因(歸因謬誤):人總是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壞的結果歸因於他人。


決策非理性

古典經濟學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有個定錨效應,是說人的決策會依賴於參考點,比如說現在冬天從室內走到室外會覺得冷,那是因為室內的溫度是個參考點,那既然參考點會影響到決策,那我們應該去思考我們用來參考的點是否與我們的決策有關。

比如說很多人在買進一支股票後,決定要不要賣出通常是看成本價,但理性的人應該會知道,要不要賣出股票應該去參考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你買進的價格,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買進股票後一旦虧損了,常常死抱不放,就算該間公司已經不若以往,實際價值回不去了也不願意停損。


又如很多商場在促銷的時候,會使用把價格訂高再打折的方式,那是因為人常常會參考上面的"原價",來評估這個東西的折扣是否夠便宜,而去忽略了該東西原本的價值,這是因為很多人買東西不是看絕對價格,而是看是否便宜,而便宜需要參考點。


有利可圖的交易策略

先說很多策略一旦曝光之後,知道的人越多效果可能就會越差,所以以下提到的這些策略不要當作絕對的聖杯。

這裡舉書中的價值溢價為例,書中提到研究顯示買入價值股比買入成長股所獲得的收益更高,價值溢價的出現是指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較低的股票,由於投資人追逐高成長股,所以低估價值股,所以價值投資策略就是買入差公司的價值股,等到未來價格向價值收斂時能獲取高收益。


總結來說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的理論,讓你知道人會犯什麼錯,知道大多數人會錯在哪裡後,運用這些大多數人會犯錯的地方建立策略產生獲利,書的末尾舉了97個異象因子,讓你避免自身投資的錯誤,並且利用別人的錯誤制訂有效的交易策略,我覺得非常適合想更深入研究的人有關鍵字能夠去查找。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洞悉自我與市場


本書購買連結:https://reurl.cc/N62dne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