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Playing with FIRE)”的作者是Scott Rieckens
先說結論,我覺得這本書很棒,書中並沒有講什麼高超的投資技巧,更多的是從心理面去說明如何停止對我們生活無益的消費習慣,調整各方面的開支,並且投資指數基金(書中提到的是Vanguard),持之以恆朝向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目標前進,而且FIRE社群的人不太會用退休這個字眼,財務自主後更重要的是享有自由與彈性,追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與使命。
以下簡單整理一些心得
我想我們很多人終日都汲汲營營在工作之中,每個月辛勤地去賺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跳脫出工作的迴圈外,我們會是誰,如果今天開始我們有錢到不需要工作,我們又會在哪裡?會做些什麼事情?
我們擁有的其實比上一代富足太多,我們可以輕易地透過網路,買到各種東西,去超市或大賣場,我們可以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看似越來越富足的社會,但卻不知道自己為何總是存不太下錢。
不斷的用有限生命時間去換取金錢,每天有許多時間在工作,賺取完金錢之後,卻又在每天把這些錢慢慢消耗掉,好像必須靠不斷的工作來維持住這個循環,想著以後退休後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銀行存摺的數字,卻又感覺退休遙遙無期。
Scott Rieckens在這本書中提到,過去他們陷入一個循環,賺得越多卻也花得越多,想去拉斯維加斯過新年?想到太浩湖划艇?想到高級餐廳用餐?絕對都要做,想做就去做,有錢就花。覺得只要沒有負債,就是正確的生活,直到小孩出生前,跟老婆(泰勒)察覺開銷有點失控,雖然想縮減開支,卻總是徒勞無功,直到小孩出生後,發現兩人都必須上班工作才有辦法維持生活開支,想到要錯過與小孩的相處時光,就感覺到焦慮。
後來在某次上班開車,車上廣播就聽到一個訪談,是一個工程師彼特年屆三十歲就退休的故事,Scott發現彼特年度開銷的錢,他跟泰勒三個月就會花完,這實在太可怕了,節目的訪談內容中,Scott內心開始轉變,發現通往自由之路,僅需盡量儉樸度日且減少開銷而已,但這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很困難,書中說明了滿多他和泰勒執行FIRE過程之中的摩擦,以及遇到的阻礙,我覺得滿值得了解與學習。
書中Scott有提到一個叫做地理套利的概念,就是遷徙他處,以求利用其他地方較低的生活成本,這部分我覺得值得思考,比如在桃園生活的開銷會比台北低不少,如果工作允許的話,可以研究如何利用地理套利來存下更多的錢。
FIRE並非強調人要節儉到非常刻苦度日,追求極端的節儉反而會導致抑鬱,以及疏遠其他人,重點是要聚焦於金錢,並且了解何事讓我們真正快樂,然後做出選擇,例如買一台跑車可能並不會讓你真的很快樂,快樂的可能只有你買下手的那個當下,那買跑車就不會對你來說是必要的開支,無謂的奢侈品對財務只會造成傷害。
另外在健全的FIRE計劃裡,「耐性」與「彈性」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我們一直預定某個日期要達成財務獨立,滿腦子想著市場報酬率與開支,反而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財務自由之路,你應該要有你的步調與路徑,要瞭解到FIRE的規劃並非要從此不再工作,而是不再為工作而活,可以去從事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能夠量入為出不過度消費,財務自由並非遙不可及。
作者最後舉出了幾個通往FIRE的步驟
1.計算有多少錢:了解自己的資產狀況
2.計算你的開支額與儲蓄額
3.減少日常開銷: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作者也建議可以寫出自己的十件快樂事項清單。
4.縮減大三元:居家、交通、飲食開支,例如找室友同住,利用大眾運輸上班,在家烹煮三餐。
5.讓存款為你工作:書中提到的先鋒基金。
6.增加收入。
7.找到FIRE理財族: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寫到這裡,想到其實過去我也一直朝著財務自主的方向前進,平日三餐盡量在裡面解決(部隊),沒有買車都搭大眾運輸(或者偶而搭計程車),住宿也不用煩惱(是睡營區),過去差不多每個月可以存下50%的錢,年終獎金存下來就可以更多,並且持續投入指數投資中,這幾年下來也是累積了不少,而且隨著資產增加複利的效果會越來越有感,職業當然在存錢上有優勢,但是也要懂得運用優勢,才能夠更快速的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另外歡迎有志青年加入國軍XD
變成招募廣告了(誤
祝福每個人都能夠走上屬於自己的FIRE人生
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以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