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Gold is a better way)讀後感--貿易戰危機下,散戶如何保本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
華爾街不讓你知道的投資金律的作者是亞當‧巴拉塔,也是美國貴金屬投顧公司「優勢金業」的合夥創辦人。


過去我是不投資黃金的,我個人的觀念認為,黃金是一個沒有產值的東西,兩塊黃金放在一起也不會生出小黃金,黃金的價值只是一個供需下的結果罷了,但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雖說有些部分我也沒有很認同。


作者首先 提到,在經濟繁榮時,保持大量投資是很好的策略,但在經濟衰退時,大量投資將會是災難性的策略,央行在過去用大量的貨幣政策,來促使股市復甦,但在這個方式使用十年後,是否要繼續提供貨幣給市場,還是開始收回貨幣,逐漸提高利率,未來可能發生的信用緊縮,將會使股票與債券承受極大的下滑壓力,這些壓力將會導致市值損失與債務拖欠,而能夠得到正面效益的,將會是像黃金這種實體的資產。


黃金的特性

黃金是穩定的、不會改變的。正是因為這項特質,使黃金在以物易物系統逐漸不穩後,於五千年前開始成為貨幣。而幾乎所有被挖出來的黃金,現金還存在於地表上,由此可見黃金非常耐久。

另外作者也提到對於黃金無法提供任何收益的看法,他表示這是應該擁有黃金的大好理由,黃金沒有任何回報,是因為黃金沒有任何風險,雖然金價會上升也會下降,但黃金最棒的特質就是穩定,其他的金融資產都有永久失去價值的風險,但黃金永遠都是黃金。

黃金還有幾項特質,稀缺,可交易,可分割,不會腐爛,可攜帶,由於這些物理特質,使黃金成為全球貨幣系統的基石。

大泡沫時代

「確認偏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我們在做決定時,會傾向於查找能支持我們已決定要做的事的資訊或證據,例如你想買進一支股票前,會去找很多關於該支股票的利多新聞,利空的新聞可能會被你忽略掉。這種現象會使我們用較不客觀的角度觀察周遭的現實。

接著作者提出一個巴菲特指標,引用自2001年富士比雜誌訪談巴菲特的對話:「在任何時間點衡量股票價值的最好計算方式,就是用股市總市值除以GDP所得出的比率。」





而根據此計算的結果,目前此指標為145%,作者以此認為,現今的股票市場是被高估的,而過去的金融危機通通具有明顯的相似性,每次投資人都會為了把「泡沫」合理化而忽略價格。目前的狀況來看,目前持有價格過高的資產不是一個好策略。作者建議投資人該分散風險,而分散風險的方式就是持有黃金。

實體金屬有一個天生的優點:沒有「減損至完全無價值」的風險。

另外作者也認為,投資黃金ETF不等於投資實體的黃金


而作者也提出他對指數投資的看法,他認為指數型基金缺乏價格發現,因為指數基金的投資人面臨的風險來自基金中的所有公司,部分企業非常傑出,而部分企業只能勉強維持營運,靠著高額債務度日,指數型基金不怎麼在乎基本面,因為所有公司都必須含括在內,所以每一間小公司都會跟著牛市水漲船高,被動投資使得就算公司沒有基本實力,股價也會因為被動投資的資金,而使股價上升。

以上這段我並不認同,首先,基本面或未來發展性不好的公司,股價就會差,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也會因此而微小,指數基金也就不會用太多的資金去購買,所以無法推升其股價,另外,許多頂尖的公司佔有整體市場極大,也就是說,就算這些吊車尾的小公司一夕之間倒了一百間,可能造成的損失,還不到前十名的公司一天的營收,我同意低成本(利率)的資金,的確可能會造成很多沒有營利的企業可以繼續存活下去,但指數基金是否真會因此造成市場泡沫化的悲劇,我並不認同

總結來說,這本書的確讓讀者認識了黃金這項資產,以及他的功用與存在的價值,並思考是否應該在資產配置中考慮貴金屬,而部分的觀點我並不十分認同,可能因為作者本身是美國貴金屬投顧公司「優勢金業」的合夥創辦人,所以他勸說大家持有貴金屬情有可源。

而書中提到目前我們處於過度槓桿化的經濟景氣循環後期,正面對通膨的壓力,金融資產的表現會逐漸不如預期的部分,的確值得我們省思,並思考與調整資產配置的方式。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富足的生活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