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讀後感(2)--用對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職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的作者是米凱•蒙戈,他是杜爾哥獎最佳金融經濟類得主,在本書之中透過20大項關鍵提問,為你釐清職涯的5大面向:「現狀」、「職位契合度」、「何謂好工作」、「職場趨勢」、「找到未來方向」。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管是工作者或者領導者都該買這本書來看,工作者可以讓你自己了解到如何評估自己的工作,並找到適合的工作,領導者則是學習如何有效領導,不會讓組織內的人員心神耗竭,讓組織更有能量與成長。

前一篇文章提到了工作是必需,還是被迫必需接下來談談,作者教我們如何用對方法,找到自己的天職



啟動自我成長
「內在沒有半點素質的人,莫怪倦怠虎視眈眈找上門」--阿蘭

檢視自己的工作是否能夠讓自己成長,是否具有以下六點
啟發:藉由仿效身邊優秀的人(效能、韌性、樂觀),能夠幫助自己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資源。
社會支持:來自同事的鼓勵與讚美,可以對抗壓力
正面回饋:定期完成工作能得到回應,可以讓你持續努力直到完成目標。
挑戰:需要執行的工作,必須有一定的程度,才能體驗並且意識到自己的資源。
掌控:交辦的工作具有可行性,可以避免屢次失敗打擊到自尊與信心。
計畫:有份地圖可以更容易觀察進展,並且保持希望直到到達目標。

置身於有益的社交環境,管理方式結合組織、領導與善意,工作對個人來說將如同接受訓練的訓練員,可以讓人持續成長,並用勤奮有效的方式來發展自身能力。

找人才靠高薪,留人才靠關係

有許多研究發現,職位的滿意度跟許多正面結果有關聯,例如同事情誼、公民意識、創意、應變力......等等,另外也跟曠職、離職、身心崩潰的降低有關,工作者的個人表現也有明顯的正相關,特別在處理複雜的工作時。

研究也發現如待遇、前景、保障等變項,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於職業滿意度的影響就變成零,而掌控、變化、明確等變項增加太多反而會降低職業滿意度,例如工作內容太容易可能會變得無聊。




所以加薪並不是留住優秀人才的好方式,有時候優秀的人才更重視的是在工作場域獲得的成就感,或者是與他人的合作關係等等

組織的某些特性,也會對員工的職位滿意度有利,例如對社會有所貢獻能增進職業滿意度(公務體系),但組織的官僚特性,因為在某些情況下會侵犯到自主的感受,而抵銷掉這種正面的效果。

心流效應

有些時候我們在投入某些事情時,會達到一種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人可能是畫畫,也有可能是做研究,很多人應該在打電玩的時候也會體會到這種感受,例如打電動打到連飯都忘記吃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過。

有些時候在工作的投入,也會進入這種心流的狀態,常見的是藝術家,在工作時連吃飯喝水甚至睡覺都忘記了,據說米開朗基羅在為西斯汀大教堂繪製天花板彩繪時,就連續四天不吃不喝不睡,直到昏倒為止。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經由訪談許多進入心流狀態的人後,整理出大部分心流體驗的共同特點。
1.活動有明確目標
2.活動難度和人的能力彼此相配(可能都很高)
3.活動本身有樂趣(本身即為目的的活動)
4.心思都集中在這唯一活動上(極度專注)
5.失去自我意識的感受,察覺不到自己與活動之間的距離
6.失去時間觀念
7.處於可根據得到的結果,及時調整行為的狀態
8.對於周圍的環定,以及自身有一種高度掌控感

前三項與活動有關,另外五項則表達出人所經歷到的體驗,要達到心流必須符合一項特點,那就是眼前的挑戰與人的能力微妙相配,契克森米哈伊用一張圖來說明這種相配有多難能可貴。





事實上,不用是非常頂尖的運動員或者是藝術家,一般人也都可以進入心流的狀態,且各領域都有,心流必須同時具備徹底專注、合適的挑戰、竭盡全力,以及發自內心的動力,就像是一種極致且特殊形式的投入,心流需要經過培養,工作反而是一項特別適合進行心流體驗的活動,我們最強的能力往往展現在工作上,而這些能力是從職涯中逐漸培養出來的,而且從工作中可以找到具有刺激性卻又能完成的挑戰。

以我個人來說,我曾經寫程式寫到廢寢忘食,等到問題解決的時候,發現天竟然亮了(我從晚飯後開始寫)。

問問自己
你的工作會動用到專注力與心思嗎?
在上班的途中或到達工作地點時,有正面的情緒嗎?
你有花很多精力在工作上嗎?
你有在工作過程中經歷過心流狀態嗎?

如果有的話,那代表這個工作跟你挺適配的,也能夠幫助你不斷的成長。



下一篇來談談,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機械化、AI與後物質主義興起)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不錯
可以按讚給我支持與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EPSYfinancenote/


新成立的ig歡迎追蹤:iepsyfinancenote
https://www.instagram.com/iepsyfinancenot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